来源:环球网
乙肝病毒(HBV)感染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挑战,近3亿人持续感染乙肝病毒。乙肝若未有效干预,远期多进展为肝硬化、肝癌、肝功能失代偿等终末期肝病,每年全球超80万人死于相关并发症。
2025 年第 76 届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ASLD)年会暨美国肝病大会(The Liver Meeting 2025)已于11月7日至11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作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肝脏病学专业会议,本届大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9000余名肝病学家及相关领域研究者参会,聚焦肝病学突破性成果与临床进展展开深度交流。我国多个研究团队的乙肝治疗最新成果在大会上集中发布,引发国际同行高度关注。
当前全球乙肝治疗仍面临显著瓶颈。主流治疗方案为核苷/核苷酸类似物(NAs)和干扰素,但局限性突出:NAs虽能强效抑制病毒复制,但停药后复发,多数患者需长期甚至终身用药;干扰素治疗病毒抑制率低,存在一定副作用。NAs长期治疗后HBsAg阴转率仅0~3%,干扰素单药治疗的HBsAg阴转率约3%~7%,NAs和干扰素均无法清除肝细胞内的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
乙肝新药研发的目标是实现治愈,2019年欧洲肝病学会EASL和AASLD对乙肝治愈程度达成国际标准,将停止治疗后HBsAg 持续阴性且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定义为功能性治愈(functinal cure),将cccDNA清除定义为灭菌性治愈(sterilizing cure)。
本届AASLD2025大会上,我国研究团队发布的系列成果,为不同人群的乙肝治疗提供了新路径。在优势人群治疗方面,我国在PEG干扰素领域的突破获得关注:III期临床试验证实,基于PEG干扰素α的治疗方案,在核苷类药物经治的乙肝优势人群中(HBsAg
针对占乙肝患者大多数的非优势人群对干扰素治疗普遍应答不佳这一世界性难题,我国乙肝专家王福生院士牵头开展的乙肝新药临床研究成为焦点。其团队以大会报告形式公布了乙肝病毒进入抑制剂贺普拉肽治疗慢性乙肝的II期随机双盲临床试验结果:该药物凭借独特的病毒进入阻断机制,逆转“大三阳”乙肝患者对干扰素治疗应答不佳的状况,显著提升病毒学应答率;部分患者实现cccDNA清除,达到国际公认的灭菌性治愈标准,为乙肝根治带来新可能。
当前全球乙肝创新疗法聚焦小核酸药物、衣壳组装调节剂等方向,但仍存在单药治停药后复发率高的问题。我国发布的系列成果,既包括已落地的适应症突破,也有针对应答难题的创新药物探索,走在全球“多药联合治疗”的主流研究趋势的前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