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2025年11月7日,日本首相在众议院预算审议场合公开声称台海局势牵涉本国生死存亡,这一突破底线的表态迅速激起广泛反响。
中国外交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强调日本的疆域界定必须严格依据二战结束后的国际法律文件执行,琉球群岛的主权归属由此再度成为国际焦点议题。
鲜为人知的是,除琉球之外,北海道地区的土地权利争端同样长期存在。阿伊努原住民族为夺回祖地所展开的抗争已延续数个世纪,日本试图隐藏的历史债务正随着全球目光聚焦而逐步显现。
![]()
琉球:法理上的"未定之地",现实中的美军基地
琉球与中国的历史联系可追溯至1372年,彼时琉球中山王察度派遣使节前往南京进贡,明太祖朱元璋正式册封其为中山王。自此之后五百余年间,每一任琉球国王均需接受中国皇帝的册封,两国之间的宗藩关系持续稳固。
1609年,日本萨摩藩发动军事行动攻陷首里城,强迫琉球王签署《掟十五条》,从此琉球陷入双重臣属的尴尬境地——既要向江户幕府称臣,又无法终止与中国朝廷的朝贡往来。
1871年,日本明治政权单方面宣布废除琉球藩并设立冲绳县,清政府对此提出长达八年的外交抗议。清廷特使何如璋坚决反对日方提出的三分分割方案,明确主张琉球主权属于中国。
![]()
甲午战争于1894年爆发后,日本借机完成对琉球的全面吞并。尽管如此,清政府从未在任何正式条约中承认日本对该地区的主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3年开罗会议中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建议由中国收回琉球;1945年发布的《波茨坦公告》更明确规定,日本领土仅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盟国指定的小型岛屿,琉球并不包含其中。
战后联合国于1947年将琉球交由美国实施托管,1951年签订的《旧金山和约》因未邀请中国与苏联参与,其合法性长期受到质疑。
![]()
1971年美日达成《冲绳归还协定》,美方仅移交施政权而非主权予日本。中国政府当年即发表严正声明,指出该协议违反国际法,不具备法律效力。
2025年10月,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三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常驻副代表公开发言,直指日本在琉球问题上的历史回避及其对当地居民的系统性歧视,引发日本政界强烈震动。
同年11月9日,日本《产经新闻》刊文抗议中方发言,指责其“鼓动地区分裂”,要求撤回相关言论,但并未否认琉球地位存在的历史与法律争议。
![]()
今日的琉球(日本称冲绳)国土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0.6%,却集中了全日本70%的驻日美军设施,其中包括亚太区域规模最大的空军据点嘉手纳基地。
当地民众长期承受美军基地带来的安全威胁与生活困扰,士兵犯罪案件频发,高强度军演噪音扰民不断,反基地抗议活动连绵不绝,而日本中央政府始终采取冷处理态度。
2013年《人民日报》发表题为《琉球再议正当其时》的文章后,日本外务省紧急召见中国大使表达关切,足见其对该议题的高度敏感。
2025年8月,联合国人权高级专员办公室年度报告正式将琉球的主权争议与人权状况列为亚太重点观察项目。
![]()
北海道:阿伊努人的故土,百年抗争未停
距今一万多年前,阿伊努人已在北海道定居,发展出独特的绳文文化,以捕鱼、狩猎和采集为生,形成与自然共生的生活方式。
1789年,日本商人于一场宴席中向阿伊努族人投毒,导致37名部落勇士死亡,事件激化为国后目梨之战。阿伊努战士反击击杀71名日本人,随后遭幕府军队镇压,42名投降者被押送至松前城,《夷酋列像》中保留的12幅画像成为这段悲壮抗争的真实记录。
![]()
1869年5月,日本明治政府在未征得阿伊努人同意的情况下,颁布诏令将虾夷地更名为北海道,并将其划入国家版图,随即成立“北海道开拓使”,组织大规模本土移民迁入。
北海道人口从1869年的5.8万人猛增至1901年的103万,阿伊努人世代依赖的渔猎场被强行转化为农耕用地和牧场,他们反而被视为非法侵入者,被驱逐出自己的家园。
1899年,日本出台《北海道旧土人保护法》,名义上是保护原住民,实则推行强制同化政策。阿伊努人被迫放弃原有姓名改用日式名字,禁止使用母语和举行传统祭祀仪式。在学校中,儿童一旦讲出阿伊努语便会遭受体罚。
1903年大阪第五次国内劝业博览会上,日本竟设立“人类馆”,将8名阿伊努人当作展品展出,令他们在观众面前穿着民族服饰表演所谓“原始生活方式”,供人猎奇围观。
面对系统性压迫,阿伊努人的抵抗从未中断。
![]()
1946年,全体阿伊努代表齐聚静内町召开大会,正式组建北海道阿伊努协会,致力于争取民族基本权利。
1992年12月,该组织理事长在联合国总部发表演讲,揭露日本政府实施的文化灭绝与土地掠夺政策,引起多国代表高度关注。
直到2008年,日本国会才首次通过决议承认阿伊努人为原住民族群,此时距离北海道被强行纳入日本行政体系已过去整整139年。
2019年《阿伊努施策推进法》获得通过,虽在法律层面确认了其原住民身份,但未赋予土地所有权或自治权力,主要侧重于文化遗产的保存与旅游展示。
![]()
2025年9月最新报道显示,阿伊努人仍在通过司法途径争取传统的土地使用权与渔猎权,他们公开批评该法案刻意回避核心权益诉求,缺乏实质意义。
201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北海道登记在册的阿伊努人口仅有1.3万人,能够流利使用阿伊努语言的长者不足十位,语言濒临彻底消亡。
2025年10月的相关社会调查显示,超过七成阿伊努人表示在生活中遭遇过明显歧视,历史上土地被侵占、文化被压制的创伤至今未能愈合。
![]()
法理不容回避,正视历史是唯一出路
从国际法角度看,日本面临的领土争议具备充分的历史依据与法律支撑。
《波茨坦公告》作为奠定战后国际秩序的关键文件,对日本领土界限的规定具有不可动摇的法律约束力。中日恢复邦交时,日本亦曾承诺遵守该公告的相关条款。
1951年《旧金山和约》因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等关键缔约方参与,程序上存在重大瑕疵,其法律有效性始终存疑。1971年美日私下移交琉球施政权的行为,也违背了《联合国宪章》关于托管领土不得擅自转让的基本原则。
![]()
近年来,琉球地位问题与阿伊努人权利运动相互交织,逐渐形成区域性人权议题,吸引国际社会持续关注。
阿伊努群体不断向联合国人权机制提交请愿书,琉球民众反对美军基地扩张及追求自决权的声音也日益高涨。这些问题的本质,正是日本近代殖民扩张所遗留的历史责任。
若日本希望真正赢得邻国信任,融入东亚和平架构,就必须直面这些未解的历史难题,而非一味遮掩或淡化。
![]()
历史真相不会因岁月推移而模糊,国际法准则也不会因单边宣示而失效。
无论琉球的政治地位如何界定,还是阿伊努人应享有的土地与文化权利,都必须基于尊重史实与国际法精神,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加以解决。
唯有勇于承认过往错误,承担相应责任,才是化解争端、促进区域稳定的可行之道。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