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2月下旬,毛主席接见志愿军副司令邓华与19兵团第二副司令曾思玉,第3兵团副司令曾绍山。在闲谈中,主席问你们俩人都姓曾,谁的辈分大呀?曾绍山抢先回答:“按族谱排列,我大他一辈”。
![]()
说到曾思玉和曾绍山,俩人都不是一个地方的人,前者是江西信丰人,后者是安徽金寨人。虽然同姓也难把他俩拉到一起成为“本家”。
曾思玉在江西省信丰县游州堡庄上村一个农民家庭,按曾姓族谱排辈,他是“世”字辈,故取大名为曾世裕。
1927年,信丰县成立农民协会,他是首批参加游州堡农会的会员。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参加信丰农民武装暴动走上革命道路。当时的他在赤卫队,到1930年红4军主力离开井冈山途经信丰,曾思玉一行人与部队失去联系后,得知红军到来,决定参军,成为机枪连到战士。
此后的他在革命道路上,一步步成长,解放战争时担任纵队副司令、军区副司令、司令、纵队司令、军长。
抗美援朝时,随19兵团入朝作战,1952年提拔兵团副司令兼参谋长。此时的兵团已经不是刚入朝时的建制。在64军5年时间,离开有些不舍,军领导机关开会送行,他心里很激动。
曾绍山是四方面出身的将领,家乡是安徽金寨,这里走出不少开国将军,如洪学智等等。在1929年参加商城南部立夏节起义,成为一名勤务兵。四方面军出来转到外线作战时,他已经担任副排长,并在开辟川陕根据地时得到很好锻炼,担任师侦察参谋;抗战时期385旅团参谋,在抗战时期陈锡联麾下升为旅参谋长,10旅副旅长、旅长。
解放战争时期,担任3纵副司令,挺进大别山开辟皖西根据地时,担任皖西军区司令。1949年改任11军军长。
进入朝鲜后,担任12军军长。1953年4月提拔为志愿军3兵团副司令。
![]()
1953年2月,邓华副司令找曾思玉、曾绍山谈话,毛主席要接见他们,并交代一些注意事项后。进入中南海毛主席的书房。邓华向首长介绍两人的情况。上级认识曾思玉,但已经很多年没见过了。问到曾绍山时,第一次见对方,问对方是哪里人,得知是金寨的,说他们那里有不少干部。
闲谈中,问到他们都姓曾,问他们谁的辈分大。
在外人看来,虽然都姓曾,可不是一个地方的人,怎么能比较辈分大小呢?辈分一般都是一个家族可以比,比如梁兴初、梁必业,梁仁芥。按照辈分,梁兴初喊梁仁芥为叔叔,梁必业应该喊梁兴初为叔叔。那时候都有家谱祠堂,在辈分上是记录很清楚。
说到曾氏,在安徽、湖南、重庆、福建、浙江、广东、广西、山东、四川、湖北、江苏、江西、河南等地区都有分支,各自都有自己的祖谱,每个地区字辈排序不同。
![]()
总的来说,天下曾姓都是一家人,也有家谱分支记载,如果往前追溯可能会知道谁的辈分大。不过,曾绍山说按族谱排列,我大他一辈。依据什么呢,还是依据名字在的字来判断。他们名字里的绍字,世字等都在各地区家谱中有明确记载。不过,曾思玉不熟悉家谱,更何况俩人来找不同省份。不管俩人谁的辈分大,现在都是革命队伍中的高级指挥员。
上级接见他们,主要是为了解前线部队情况。没多久,板门店停战协定签订,俩人先后回国工作。很巧合的是,在五十年代后期和六十年代初期,曾思玉和曾绍山都在沈阳军区担任职务,分别担任参谋长、副司令,军区副司令、政委等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