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寿司在华赚160亿!曾因卫生问题遭抵制,为啥还有人排队买单
大家好,我是闻叔!谁能想到,曾在商场角落鲜少有人问津的回转寿司,2025年竟成了中产争相打卡的热门选择?寿司郎、滨寿司一年内门店数翻三倍。
寿司郎北京西单首店2024年8月开业时,排号一度突破1400号,从珠海到苏州,想吃上一口往往需要等候数小时,粉丝们为两家品牌谁更美味的争论从未停歇。
这个曾经因卫生问题惨遭抵制的日本餐饮,为啥能突然逆袭成为排队王?更令人意外的是,这场看似偶然的爆发,其起点竟然是一场差点摧毁品牌的恶作剧?
一场恶作剧催生的模式革新
2023年,一条短视频在日本引发轩然大波:一名17岁少年在寿司郎门店内恶意恶作剧,先后舔舐公用酱油瓶、杯子,甚至将口水抹在传送带上的寿司上,这一恶性事件被爆出后,直接引发全球卫生信任危机,品牌一度遭抵制。
视频迅速发酵后,不仅引发大规模模仿潮,吉野家、CoCo、一番屋等多家连锁餐厅纷纷遭袭,刚从疫情冲击中逐步复苏的日本餐饮业,再度陷入重创。
作为事件发源地,寿司郎承受了巨大损失,其母公司市值直接蒸发168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8亿元。
面对这场信任危机,寿司郎迅速启动全面整改,不仅更换了事发门店的所有公用餐具、彻底清洗消毒,还在顾客座位与传送带之间加装透明亚克力板,从物理层面隔绝卫生隐患。
但真正改变品牌命运的,是一场彻底的经营模式革新。
传统公共传送带被全部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日语中名为“寿司新干线”的高速轨道,纸质菜单退出舞台,平板或1.5米长、50厘米宽的电子大屏成为点餐主力。
![]()
顾客下单后,寿司从厨房通过专用轨道直接“传送”至桌前,精准高效且全程不接触公共区域,谁也未曾预料,这场被动的“亡羊补牢”,竟让品牌业绩逆势飙升,创下历史新高。
2023年下半年起,寿司郎在新开门店全面部署这套新模式,并逐步推进老店改造。
截至2024财年末,日本超70%的寿司郎门店完成升级,其母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3.6%,达到3017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0亿元),同样跟进模式改造的滨寿司,也收获了营收增长16.3%、利润暴涨35.5%的亮眼成绩,两大品牌就此开启逆袭之路。
回转寿司在中国的生存困局
事实上,寿司郎与滨寿司早就在中国市场布局。
![]()
寿司郎2021年进入中国,首店落地广州,滨寿司的布局更早,2014年便已登陆,但直到2020年,其门店总数仅12家,并未引发市场关注。
这背后,是回转寿司在中国市场长期面临的“水土不服”,其生存难度堪称日本本土的N倍。
在日本,寿司从未被贴上“高端”标签,对当地消费者而言,它就像吉野家的牛肉饭、萨利亚的意面与咖喱饭,是日常可及的国民快餐,不存在额外溢价。
自1958年大阪诞生第一家回转寿司店以来,行业始终围绕“降本不减质”的核心持续优化:圆形轨道难以承接大客流,便升级为异形轨道,人工效率有限,便引入机器替代部分工序。
为降低食材损耗,给寿司加装保鲜盖,为简化结账流程,用不同颜色的盘子区分价格,一步步将高端生鲜食材转化为平价美味。
![]()
中国市场的发展路径却截然相反,寿司进入中国后,从业者纷纷向“高端化”靠拢:店名非“意”即“炙”,刻意营造异域风情。
“寿司”不直呼其名,非要改用“Sushi”彰显格调,不接待散客、需提前预约,部分门店甚至要求熟客介绍才能入内,主理人还需搭配一段故弄玄虚的品牌故事,这样的操作连日本人都感到困惑。
之所以形成“越卖越贵”的局面,源于餐饮圈的一种共识:做回转寿司想盈利,只能通过抬高客单价。
深究背后,是回转寿司店的高运营门槛:商场门店的轨道传送带属于大额固定资产投资,生鲜寿司的损耗率高达10%~15%,生鱼在传送带上放置稍久便会影响口感与新鲜度。
若想丰富菜品品类,就需扩大门店规模,可一旦客流量不及预期,便会造成更严重的食材浪费。
再加上部分中国消费者对生食的接受度有限,种种难题让回转寿司在中国成为“吃力不讨好”的生意,相比之下,抬高价格瞄准高端客群,反而成了更稳妥的选择。
中产愿意排队的底层逻辑
寿司郎与滨寿司的爆发,本质上是用新模式解决了中国市场的老痛点。
放弃传统回转模式后,品牌的食材损耗率直接降至近乎为零,运营效率大幅提升,而这也带来了两大核心优势:品类更丰富,性价比更极致。
传统回转寿司店的菜品数量通常在80~100款,而寿司郎与滨寿司能同时供应200余种。
![]()
除了三文鱼、金枪鱼、鹅肝等常见食材,马肉、金目鲷、河豚等特色品类也赫然在列,每月还会更新近三四十种新品,就连甜品与冰淇淋都不乏惊喜单品。
更关键的是价格优势,一份焦糖鹅肝寿司仅售8元,而同款菜品在其他中高端日料店的售价至少三四十元。
这种“高端食材平价享”的体验,精准契合了中产的消费诉求,既追求饮食品质,又拒绝为过度包装、品牌溢价买单。
“寿司新干线”的传送模式,还同步解决了消费者的卫生顾虑与等待焦虑。
下单后数分钟内,寿司便能精准送达桌前,不仅保证了食材新鲜度,还彻底规避了公共传送带可能存在的卫生隐患。
![]()
对注重效率与体验的中产而言,这种“看得见的新鲜+实打实的性价比”,远比那些故弄玄虚的高端日料更具吸引力,即便排队数小时,也认为“物有所值”。
回转寿司大战将至
餐饮行业的成功模式向来难以长期垄断,寿司郎与滨寿司的爆火,很快吸引了本土餐饮巨头的关注与跟进。
2025年7月,本土回转寿司连锁品牌“争先”在北京开出第一家Super店,直接撤掉传统公共传送带,全面引入寿司新干线,原样复制新模式。
同年10月,海底捞旗下的回转寿司品牌“如意”在杭州开业,一口气推出200多款餐品,沿用大屏点餐+新干线传送的核心模式,而整体均价仅为寿司郎的70%左右。
![]()
不难预见,2026年中国餐饮界将迎来一场规模更大的回转寿司行业大战。
一边是寿司郎、滨寿司等拥有成熟模式与品牌基础的日系连锁,另一边是争先、海底捞等深谙中国市场消费习惯的本土巨头,双方的竞争将围绕品类、性价比、体验感全面展开,行业格局或将重新洗牌。
但无论竞争结果如何,有一点已经明确:餐饮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永远离不开效率、品质与诚意。
涨价或许是最容易实现盈利的方式,但让消费者真心认可“每一分钱都花得值”,才是品牌长久发展的关键。
寿司郎与滨寿司的逆袭充分证明,没有过时的赛道,只有未能适配市场的经营模式。
![]()
当品牌不再依赖包装溢价,而是通过模式创新、极致性价比与优质体验打动用户,自然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这,正是回转寿司从十年无人问津到排队3小时的终极逆袭密码。
信息来源:参考消息——“寿司恐怖主义”令日本商家叫苦食客难安
信息来源:环球网——舔寿司少年面临6700万日元索赔,日本网民:希望法院批准赔偿
信息来源:蓝鲸新闻——广东人快把寿司郎吃成粤菜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