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子要是早死一年,老二就能上位?”——别闹,朱棣早把后门焊死了。
朱高炽要是真走在老爹前头,最慌的肯定不是朱瞻基,是老二朱高煦。为啥?因为他手里那张“靖难功臣”王牌,早过期了。永乐十五年滚去乐安州,看似养老,实则流放:丘福这些老哥们一死,他连兵符都凑不齐,想复制当年“浦子口救爹”的名场面?先问问五军都督府认不认。
![]()
真正杀人的是朱棣自己埋的三颗雷:
![]()
第一颗,给孙子配了2.5万“府军前卫”,听着像仪仗队,档案里却写着“神机铳炮三千柄,流星炮车五百乘”。这哪是保镖,分明是私人火器师。老二想硬抢?人家十四岁就能带这支部队北上打蒙古,实战经验甩他八条街。
![]()
第二颗更阴:永乐九年的《皇太孙册礼》里偷偷加了一句“嫡长孙继统,视同太子”。一句话把“兄终弟及”的门缝彻底焊死。当时礼部侍郎写得手抖,朱棣看完只回仨字——“照发”。老二后来骂街“父皇负我”,骂的其实就是这条。
![]()
第三颗最绝,是文官集团的感情票。杨士奇他们为啥站朱瞻基?倒不是多喜欢小家伙,而是怕老二重演“靖难”——武将再立功,他们就得继续夹着尾巴做人。于是连夜写“劝立太孙疏”,联名到一百零七人,朱棣装模作样“再考虑”,转头就赐了杨荣一件蟒袍,意思够明显:谁才是自己人。
![]()
最惨的是,老二真动手那天才发现,连乐安州的守城炮都是孙子去年“检阅”时调走的旧款,点火就炸膛。所谓“靖难二代”,开局即结局,纯粹给史书加了个脚注。
![]()
所以别替古人操心胖子的生死,朱棣早算过命:大儿子活,稳传三代;大儿子死,孙子照样接班。老二?从头到尾就是工具人,用完就扔。皇家没有如果,只有“早就安排”。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