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1月24日,百灵庙,枪声刚停。
阎锡山的命令让所有士兵都懵了:"别急着捡武器,先把日本人的裤兜翻个遍!"
战场上,武器弹药是命, 可这位山西王却偏偏反着来。
——《壹》——
一张纸,胜过一挺机枪
那天上午9点30分,晋绥军攻下百灵庙, 地上躺着七八百具尸体, 缴获的武器堆成了山,3门大炮,5挺重机枪,400多支步枪。
![]()
按说这时候该干什么? 抢武器啊。
可阎锡山下的命令,却是让士兵一个个搜日本人的口袋,副官坐不住了,"司令,弟兄们都在议论,为什么不先收缴武器?"
阎锡山没抬头:"你在日本待过吗?" 副官摇头。
"那你就不懂。"阎锡山要找的,是日军随身携带的军事地图, 这些地图上,标注着山川走向、村落位置、道路宽度、桥梁承重。
精确到米, 详细到令人发指。
中国军队自己绘制的地图,误差能有几公里, 日军的地图? 误差不超过10米,那个年代,没有卫星,没有航拍, 日军是怎么做到的?
他们在战前,会派大量"商人"、"学者"到中国各地勘测。
表面上做生意,搞研究, 实际上在画地图, 一村一镇,一山一水, 全部记录在案,1936年的百灵庙战役,晋绥军缴获了3部电台。
但更重要的,是从日军军官身上搜出的17份军事地图。
这些地图,后来在对日作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傅作义后来说:"那些地图,比100挺机枪都值钱。"为什么阎锡山这么清楚日军的习惯?
![]()
答案要回到1904年, 那年,他21岁,刚被保送到日本留学。
1904年的东京,到处是准备战争的气氛, 日俄战争刚开打, 日本全国动员, 阎锡山就在这个时候,进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他先去了弘前步兵联队。
在那里,他第一次见识到日军的战前准备,每次演习前,日军参谋都会拿出详细的地形图, 上面标着每一个山头的高度。
每一条河流的宽度, 每一座桥梁的材质。
——《贰》——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中国学生
在陆军士官学校,阎锡山学了两年, 军事理论、战术策略、后勤保障, 但让他印象最深的,是日军对情报的重视。
![]()
日本教官反复强调:"情报决定战争。"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 日本胜了, 很多人以为是武器先进, 其实更重要的,是日军对俄军的了解远超俄军对日军的了解。
每一场战斗开打前,日军参谋手里都有详细的敌情报告。
俄军在哪里驻扎, 有多少人, 武器装备如何, 甚至连指挥官的性格都摸得一清二楚,阎锡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他知道,这才是战争的关键。
1909年,26岁的阎锡山毕业回国, 他带回来的不只是军事知识, 还有对情报战的深刻理解,时间快进到1936年。
这年,日本人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
他们要把绥远省变成第二个"满洲国",10月,国民政府得到消息:日军准备进攻绥远, 蒋介石派陈诚飞到太原, 找阎锡山商量对策。
两人达成共识:出兵30万,保卫绥远。
但真正打仗的,是傅作义, 这个阎锡山手下的爱将,时任绥远省主席, 阎锡山给他的命令很简单:打下百灵庙。
![]()
为什么是百灵庙?
因为这里是日军设计的"封锁线"中部, 打下百灵庙,封锁线就断了, 日军在东西两边的部队,就没法联络,11月16日,蒋介石发来电报。
"即令傅作义主席向百灵庙积极占领。"
"非此时乘机占领百灵庙与商都,则绥远不能安定也。"阎锡山犹豫了,他这个人,一生谨慎, 做事老成, 他担心攻打百灵庙,会让日本人直接参战。
那就麻烦大了。
蒋介石又发了一封电报, "情报显示,日本暂时没有和中国全面决裂的意向,关东军也不可能直接参战。" "速下决心,越快越好。"
11月20日,傅作义在归绥召集军事会议。
参谋长袁庆荣、骑兵师长孙长胜、步兵旅长孙兰峰,全部到场, 傅作义在地图上画了三条线, "从东南、西南、东北三个方向同时进攻。"
"用装甲车打头阵,步兵跟进,骑兵负责包抄。"
——《叁》——
一切准备就绪
他看了看表, "11月23日午夜发起总攻,24日拂晓前,必须拿下百灵庙。"为什么这么急? 因为情报显示,日军的增援部队24日中午会到。
![]()
必须赶在增援到来前,解决战斗。
22日晚上10点, 晋绥军各部队按指定地点集结完毕, 步兵8个营, 骑兵8个连,山炮1个营,装甲车20辆, 汽车24辆, 无线电台3部。
一切准备就绪, 就等着23日午夜的那一声令下。
23日晚上11点, 百灵庙还灯火通明, 伪蒙古军第7师的士兵们,根本没想到晋绥军会来, 他们在庙里喝酒、打牌。
日本特务机关长盛岛角芳也在,还有日本顾问烟草谷。
午夜12点,进攻开始, 装甲车轰隆隆开过来, 伪军还以为是自己人, 等看清车上的青天白日旗,已经晚了,晋绥军从三个方向同时突入。
枪声大作, 炮弹呼啸, 伪军被打懵了。
他们万万没想到,晋绥军会打夜战,盛岛角芳急了, 拿着战刀冲出来督战, "不许退!谁退枪毙谁!" 但日本人的威胁,在晋绥军的火力面前,不值一提。
激战到24日上午9点30分,百灵庙攻下来了。
伪蒙古军第7师被打掉了一半, 300人被打死, 600人受伤,400人被俘,盛岛角芳和烟草谷,开着汽车逃了,伪军师长穆克登宝也跑了。
![]()
战斗结束后,傅作义下令打扫战场。
士兵们冲上去,准备抢武器, 这时候,阎锡山的命令传来了,"先别动武器,把敌人的口袋都翻一遍,看看有没有地图、文件、电报本。"
士兵们愣了, 但军令如山, 只能照办。
这一翻,翻出了大收获, 17份日军绘制的军事地图,详细标注着绥远各地的地形、道路、村镇分布, 还有日军的兵力部署, 下一步的进攻计划。
傅作义看到这些地图,倒吸一口凉气, "日本人,把咱们这儿摸得比咱们自己还清楚。"
——《肆》——
一个"实用主义者"的两副面孔
百灵庙大捷,震动全国, 这是1933年长城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胜利, 中共中央送来了"为国御侮"的锦旗。
![]()
全国各地的报纸,都在报道这场胜利。
阎锡山出名了, 但他的名声,从一开始就是复杂的,1883年,他出生在山西五台县,家里是小地主,开钱庄, 9岁才进私塾, 14岁就辍学了,跟着父亲做生意。
这段经历,培养了他精明的商人头脑。
在太原,阎锡山考上了山西武备学堂, 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从一个破产的商人之子,变成了军人,1905年,他加入了同盟会。
在孙中山面前,他拍着胸脯保证:"山西一定响应革命!"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阎锡山真的起义了, 他推翻了山西巡抚,当上了山西都督,但没过多久,他就变了, 袁世凯派军队来打山西。
阎锡山扛不住, 怎么办? 投降袁世凯。
1916年,袁世凯称帝, 全国讨伐, 阎锡山干什么? 写信支持袁世凯, 还骂讨袁的人是"不忠不义不仁不智",后来袁世凯死了。
阎锡山又投靠段祺瑞, 再后来,投靠蒋介石。
反正谁势力大,他就跟谁,但有一点他从没变过:保住山西, 为了山西,他可以跟任何人合作, 也可以跟任何人翻脸。
![]()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阎锡山在山西组织抗战, 他跟共产党合作,组建了"牺牲救国同盟会", 还让八路军在山西发展,但到了1938年, 阎锡山发现,共产党的力量越来越大。
1939年,阎锡山掀起了"十二月事变"。
跟共产党的合作,彻底破裂,更让人震惊的是1945年, 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按说,这时候该缴械遣返日军, 可阎锡山干了什么?
他跟日本华北方面军第一军司令澄田四郎达成秘密协议。
把一万多日军留在山西, 给他们换上国民党军装, 改个中国名字, 继续打仗,为什么? 因为他要用日军的战斗力,对付共产党。
这支日军部队,一直打到1949年。
太原城破,才被解放军全歼,1949年4月,太原战役, 阎锡山逃到台湾, 在山西统治了38年的"山西王",就这样结束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