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刚开幕的十五运会,
珠海赛区创纪录地承办了8个项目,
涵盖群众赛事与竞技项目,
整座城市因体育而热烈燃动。
珠海人究竟有多爱运动?
数据显示:
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市民
比例达49.57%,
珠海市2024年国民体质合格率达96.8%,
位居全省前列。
![]()
市民在情侣路沿线骑行。谢儒侦/摄
然而将时光倒回百年前的中国,景象却截然不同。
晚清时期内忧外患,风雨飘摇。梁启超在1903年发表的《新民说·论尚武》中痛彻写道:“合四万万人,而不能得一完备之体格,呜呼!其人皆为病夫,其国安得不为病国也。”
也正是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一群从珠海走出的青年,以运动场上的卓越表现向世界宣告:中国人,不是病夫!
![]()
1847年,当19岁的容闳踏上赴美求学之路时,身后是一个风雨飘摇、积贫积弱的旧中国。
1850年,容闳考入耶鲁大学,并于1854年毕业,成为第一位毕业于美国一流大学的中国人。
在耶鲁,他不仅汲取文化知识,更积极参与赛艇、美式足球等体育运动。据记载,容闳加入的赛艇队曾“屡次夺冠”,他本人也因参加足球比赛,成为“耶鲁校园中传奇的足球英雄”。
![]()
青年容闳。图源:珠海档案
容闳深知,学习西方不仅要掌握技术,更要理解其教育理念。他在《西学东渐记》中写道:“予意以为予之一身,既受此文明之教育,则当使后予之人,亦享此同等之利益。”
学成回国后,容闳倡导“官派留美幼童计划”。一批批晚清留美幼童在国外学习期间,效仿容闳积极参加棒球、橄榄球、赛艇等现代体育运动。由詹天佑、梁敦彦等人组建的“中华棒球队”,成为中国最早深入参与现代体育运动的先驱之一。
![]()
幼童出发前在轮船招商总局大门口合影。图源:珠海档案
体育的种子就此播下,生根发芽。
时间来到1910年10月,南京南洋劝业会场。
一场全国体育运动会吸引了数万观众。这是中国近代首个全国性体育组织——“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主办的赛事,也是中国人首次自主举办的全国性体育赛事。
运动会中,来自珠海唐家湾的唐榕炳、唐榕锦兄弟成为全场焦点。
哥哥唐榕炳是短跑与跳跃的好手,一人夺得440码冠军,并在100码、220码等项目斩获亚军,还与队友协力为上海队拿下880码接力冠军。弟弟唐榕锦则在撑竿跳高项目中轻松夺魁。
其实早在全运会之前,兄弟俩已在校际比赛与青年会运动会中屡获佳绩。1906年基督教青年会夏季运动会、1908年圣约翰大学华人校际运动会……当时《大公报》《申报》等媒体上屡见他们的战绩。
从推铅球到跨栏,从跳远到赛跑,这对珠海青年堪称“全能选手”。此外,他们还有一项挚爱——足球。
![]()
2排左2为唐榕炳。因参加黄花岗起义被捕,在狱中病逝,成为上海高校英烈第一人。图源:唐家历史文化研究会
当时上海足球圈由圣约翰大学与南洋公学两强争霸,唐家兄弟正是南洋公学足球队的核心。1908年,他们与同乡唐榕赓等组队,不仅击败外国海关队,更以6:0大胜圣约翰大学队,随后又胜东吴大学队,一时震动体坛。
更令人动容的是,唐榕炳不仅驰骋赛场,更在1911年4月毅然参加黄花岗起义。失败被俘后,他受尽折磨,病逝狱中,成为上海高校英烈第一人。
“在运动场上为民族争气,在革命道路上为国家献身。”唐榕炳用短暂的一生诠释了这一信念。这些珠海青年用行动证明: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他们无愧为以体育唤醒民族精神的先驱!
![]()
现代奥林匹克创始人顾拜旦曾说,奥林匹克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然而在旧中国,参与本身就是一种奢望。国弱民贫的年代,中国运动员走向世界的每一步都充满艰辛。
一个叫容启兆的珠海人站了出来。
容启兆(1898—1970),香山县南屏(今属珠海市)人。其父容星桥是晚清留美幼童,族兄容闳则是“中国留学生之父”。
![]()
1936年《光华年刊》中的容启兆照片。图源: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
容启兆早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留美获化学博士学位。在家族文化熏陶下,他对体育怀有极大热忱。作为中华全国体育会常务理事,他受命组建奥运足球队。
1936年,中国足球队获得出征柏林奥运会的机会,这是中国足球首次走向世界。然而经费不足成为最大难题——代表团预算需22万元,政府仅补助17万元。容启兆只能带领球队赴南洋,通过表演赛筹集资金。
![]()
出席第十四届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合影。图源:珠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微信公众号
在两个多月里,球队转战南洋及印度,比赛27场未尝一败。队员孙锦顺回忆:“为节约每一个铜板,我们乘最低级的船舱,住最便宜的旅馆……有时全体队员住一间通铺,有些人只好打地铺。”
历尽艰辛,中国队终于站上柏林奥运赛场。尽管首战0:2不敌英国队遭淘汰,但这已是中国足球在世界舞台的首次亮相。
![]()
容启兆留下的1948年中国奥运足球队纪念物,左边为参与者签名的队旗,现藏于珠海。图源:珠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微信公众号
十二年后,1948年伦敦奥运会,50岁的容启兆再次临危受命,带领中国队出征。同样为筹款,他再次带队赴东南亚比赛两个月。当筋疲力尽的队员抵达伦敦,结果仍是0:4负于土耳其队。
两次出征,虽未取胜,但在那个国力孱弱的年代,能够站上奥运赛场本身,就是一场胜利。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体育开始崛起于世界之林。
1959年,德国多特蒙德。第25届世乒赛男子单打决赛,中国选手容国团面对匈牙利名将西多,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连扳三局,成为新中国第一位世界冠军。
![]()
1959年,容国团赢得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图源:珠海档案
小小银球,顿时卷起华夏旋风。
“人生能有几回搏!”——容国团这句石破天惊的呐喊,从此响彻中华大地,成为几代中国人的精神座右铭。
1937年,容国团生于香港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他原籍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祖父容祥铨是漂泊异国的海员,父亲容勉之15岁就赴港当童工,参加过香港海员大罢工和广州起义。这样的家庭背景,让容国团从小埋下爱国种子。
1957年,他代表公民队参加香港埠际乒乓球锦标赛,一举夺得男子团体、双打和单打三项冠军。不久又以2:0击败两届世乒赛冠军、日本名将荻村伊智朗,震惊世界乒坛。
![]()
第26届世乒赛,容国团(右)和日本选手在比赛中。图源:中国体育报
面对英国政府的高薪聘请与香港电影界的邀约,他不为所动。1957年11月29日,容国团接受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贺龙的邀请,毅然回到广州。
“我要在三年内夺得世界冠军!”回国之初他立下誓言。结果仅用一年半,他就提前兑现承诺。从香港渔行童工到世界冠军,他在新中国找到了实现抱负的土壤。
中国乒坛名宿刘国梁曾评价:“60年来,容国团给我们中国乒乓球队注入的精神与灵魂生生不息,传承至今。”
![]()
珠海市香洲一小教育集团容国团校区内的容国团铜像。图源:珠海市香洲区容国团小学
如今走进珠海市香洲一小教育集团容国团校区,手持乒乓球拍的容国团铜像栩栩如生,与“人生能有几回搏”的校训相得益彰。在这里,乒乓球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运动。
体育,不仅是容国团个人命运与国家荣光的交汇点,更为这座城市注入了“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强大精神基因。
![]()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南粤,作为经济特区的珠海,体育事业迎来黄金时代。一批批珠海健儿用赛场上的表现,诠释着“珠海精神”。
曾启亮,从斗门水乡游向世界。1998年珀斯世锦赛,他夺得100米蛙泳银牌,实现中国男子游泳世界大赛奖牌零的突破。
![]()
曾启亮。图源:珠海特区报
易思玲与珠海的缘分始于一个电话。15岁的她给珠海体校教练打电话毛遂自荐,2012年在伦敦奥运会射落首金,实现珠海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
易思玲。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摄
还有李静,从珠海斗门走出的乒乓健将,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与搭档高礼泽夺得乒乓球男双银牌,为香港赢得回归祖国后的首枚奥运奖牌。
![]()
李静(右)与搭档高礼泽。图源:珠海档案
在残特奥会赛场上,珠海健儿同样绽放光彩。潘惠莹通过艰苦训练成为“追风骑手”,在今年第十二届残特奥会自行车比赛上夺得冠军,成功实现“四连冠”。
![]()
潘惠莹。图源:珠海金湾
麦文杰在体育中找到自我,2004年雅典残奥会,未满19岁的他夺得三级跳远银牌。
![]()
麦文杰。新华社记者 王颂/摄
这些珠海体育人,用各自的方式诠释着这座城市的品格:敢闯敢试、坚韧不拔、开放包容。
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首次携手举办全国运动会。
其中,刚刚在珠海落幕的自行车(公路)赛男子个人赛,以港珠澳大桥为纽带,串联香港、澳门、珠海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成为全运会历史上首个跨境自行车赛事。
![]()
十五运会自行车(公路)赛男子个人赛,运动员在港珠澳大桥上飞驰。李建束/摄
11月7日,十五运会自行车(公路)赛女子个人计时赛举行,当运动健儿们追风的身姿出现在唐家湾的滨海碧道时,一场跨越百年的“骑行对话”悄然上演。
珠海和自行车的渊源,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种下。一百多年前,来自珠海的唐家少女唐金环在上海街头骑自行车出行。尽管她可能是中国最早骑自行车上街并留下文字图片记录的女性,但这一举动在当时却被视为“离经叛道”。之后,唐金环还成为上海车会的第一位女会员,推动女子自行车健身运动在中国的兴起。
![]()
唐金环。刘安弟供图
![]()
1900年之前唐金环姐弟在街上骑车,左三为唐金环。刘安弟供图
11月8日,十五运会103名自行车运动员6次“无感通关”穿过三地口岸。这条231.8公里的赛道不仅是选手竞技的舞台,更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创新实践与大湾区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
![]()
十五运会自行车(公路)赛男子个人赛现场,运动员在赛道上飞驰。叶秋明/摄
滚滚车轮,
仿佛大湾区发展的时代洪流,
奔涌向前,不可阻挡。
体育,
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
从珠海健儿为民族正名,
到容国团“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呐喊;
从特区45年的改革奋进,
到十五运的一赛联三地——
珠海人为何如此“好动”?
![]()
珠海风光。周家侨/摄
是因为始终相信“人生能有几回搏”,
是因为始终秉持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
是因为始终拥有面向海洋、
拥抱世界的开放胸怀!
是因为在珠海这座滨海城市,
体育早已融入血脉,
升华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城市精神、
一种湾区共同的语言。
更是因为——
国运兴则体育兴,
国家强则体育强!
文/珠海发布 张伟宁
设计/金阁
编辑/黄青芳
责任编辑/阳紫微
三审/孟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