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10日,在第十五届全运会乒乓球18岁以下混双半决赛的赛场上,北京队的黄友皓/杨惠泽对对手姚梓旋的发球产生了质疑,他们果断地向裁判提出了“鹰眼”挑战,质疑发球存在斜抛违规,比赛因此中断了较长时间,然而最终的结果却令所有人意外,鹰眼系统无法对这一争议给出明确结论,裁判只得决定双方重打这一分,四位年轻选手一时间面露懵懂,不知所措
![]()
本届全运会,中国乒协引入了视频回放系统,这是该项技术在国内顶级赛事中的首次应用,根据中国乒协发布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乒乓球项目决赛阶段乒乓球视频回放系统实施细则》,系统支持的申诉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擦边球、发球擦网、发球高度、发球斜抛等关键争议点,规则规定,每位运动员在单打、双打或混双比赛中最多拥有两次挑战机会,若挑战成功或系统无法清晰显示结果,则不扣减次数;若挑战失败,则扣除一次机会,这一设计旨在平衡比赛公平性与流畅度,但当系统无法给出明确结论时,规则选择了保守路线,维持原判或重赛
![]()
“鹰眼”在乒乓球领域的应用并非一蹴而就,国际乒联自2019年开始尝试使用TTR技术,经过多年测试与改进,2025年在世界杯和世乒赛中首次正式应用,与网球、羽毛球等项目的鹰眼系统不同,乒乓球“鹰眼”需要应对更为复杂的判罚场景,特别是发球环节的合规性检查;2020年,国际乒联决定在东京奥运会引入视频回放技术,使乒乓球成为首个通过“鹰眼”重点关注发球环节的奥运项目,日本主力球员伊藤美诚当时曾表示欢迎,认为“用肉眼很难做到100%的判断准确”,使用“鹰眼”更有理有据
![]()
在2025年多哈世乒赛上,王楚钦曾成功通过“鹰眼”挑战证明自己发球抛球角度为24.67度,未超过30度上限,裁判改判重发,但当系统无法捕捉到足够清晰的画面或数据时,就会出现如全运会混双半决赛中的“无结论”情况,令裁判、运动员和观众都陷入尴尬境地;理论上,视频回放系统应该能够解决赛场上的所有争议,但现实往往比理想复杂,全运会乒乓球比赛中出现的“鹰眼无结论”情况,揭示了技术依赖的局限性,即使是最先进的系统,也有其边界和盲区
![]()
一方面,系统可能因摄像机角度、光线条件或数据传输等问题,无法获取足够的判断依据;另一方面,乒乓球的一些违规行为,如发球斜抛,可能需要更为精确的连续轨迹追踪,这超出了当前技术的能力范围,当运动员已经使用挑战机会,却无法得到明确结论时,不仅浪费了比赛时间,也可能打乱运动员的比赛节奏和心理状态
![]()
科技与人工判断之间的灰色地带,恰恰是体育竞技中最难以捉摸的部分,鹰眼系统无疑带来了更公正的判罚可能,如王楚钦在世乒赛上成功自证清白,但当大屏幕无法给出明确结论时,运动员、裁判与观众共同经历着技术的不完美,这或许正是体育的另一层魔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