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支国民党最响当当的王牌劲旅,短短几年间就三次全军覆没,最后连番号都保不住。他们,曾经在淞沪会战里纵击日军;他们,也曾一度被蒋介石称作“天下奇兵”。为什么74军会落到这种田地?而这个时候,又是谁把他们带进了绝路?
说起74军,大家第一个想到的通常是它在抗日战场上的英勇。淞沪会战时,74军师长张发奎率部坚守四行仓库,血战数日,成了全国焦点。可其实,这支部队背后却是一场场无休止的内部权力斗争与人事倾轧。
![]()
1938年,劳冠英调到58师174旅当旅长。这个黄埔五期生在主力部队摸爬滚打多年,眼看着74军越打越出名,他也打起了升官的算盘。1940年,58师副师长缺了个缺口,劳冠英悄悄跑去找军长王耀武:“军长,我在旅里干了两年,战绩也算过得去,是不是该给我个副师长?”可是王耀武转头就把自己51师的张灵甫空降过来,直接担任副师长。那一刻,劳冠英脸都绿了。
![]()
他私下里嘀咕:“王军长偏心,只用自家人,根本不看外人资历。”没多久,这话传到王耀武耳朵里。王耀武一肚子火,硬把劳冠英调走,扔到浙江当保安纵队司令。保安部队战斗力弱,地位也低,这一调相当于把劳冠英踢出了主力圈子。有人说,劳冠英自此心里就结下了芥蒂。
![]()
而此时,58师师长廖龄奇在长沙会战请假探亲,战场上却被扣上“临阵脱逃”的帽子,直接枪毙。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一出薛岳和王耀武合谋的好戏:薛岳想借机肃清异己,王耀武要彻底掌控58师。廖龄奇倒了,张灵甫顺理成章接任师长,从此58师彻底成了王耀武手中的“贴心人”。劳冠英在浙江听闻此事,心里更不是滋味:当年帮他说话的,竟被活活逼死了;要是自己当初没得罪军长,现在也不见得沦落至此。
![]()
1947年夏天,孟良崮战役打响。整编74师三万人被华东野战军层层包围,张灵甫带兵拼了三天三夜,最后还是全军覆没——这是74军第一次覆灭。张灵甫死在山上,尸首都没人敢捡。蒋介石气得跳脚,立刻下令重建74师,让邱维达接手。可你看,这阵仗还没摆正,“新”74师就注定是条烫手山芋。
![]()
1948年淮海战役期间,邱维达带着残存部队被分割在陈官庄,后勤根本跟不上,部队只能挨饿受冻。等到解放军总攻,陈官庄一崩溃,邱维达也只得举手投降——74军第二次覆灭。国军高层再次慌了神,可惜,这支“重建”的王牌,已经没了骨气,也没了老兵,完全不是当年的74军了。
![]()
可是,最讽刺的还在后头。1949年初,蒋介石急得团团转,找来老军长俞济时力荐,让劳冠英第三次出山,重掌74军军长。俞济时跟劳冠英私交不错,觉得这老兄资历够、底子稳,说不定能把74军拉回正轨。劳冠英听了,心头那口气早憋了十年:当年被王耀武赶得远远的,现在终于能打个翻身仗。
![]()
可是,当他到部队一看,气得差点没背过气去——这哪是什么王牌军,分明是一群衣衫褴褛的“叫花子兵”。不少连长手里连枪都没,机关枪弹链断了也修不好,军服破得随时能让人看见底裤。兵源、装备、弹药、补给,全盘短缺。更要命的是,国军溃败已成定局,士兵根本不信这支队伍还有翻身的可能。
![]()
劳冠英急得满头大汗,找上级要支援却石沉大海。“都说74军是王牌,可谁还肯把管饷、弹药给你?可谁还肯派援军来?”他恨铁不成钢地对副官吼道。可一切都晚了。4月,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长江防线瞬间崩溃。劳冠英带着几千残部一路败退,从江苏打到福建平潭,最后只剩下千把人。士兵一个个趴在地上哭,弹药扔了就跑。
![]()
蒋介石看得心都凉了,下令彻底撤销74军番号,残部并入73军。劳冠英当场蒙了——他第三次接手,却又第三次丢了这块金字招牌。俞济时听说74军又没了,直接破口大骂:“我和王耀武在的时候,74军不是这个样子!”话里话外全是责怪,把所有失败都推给了劳冠英。
![]()
劳冠英被军籍强制退掉,军衔从中将降到上校。到台湾后,他开了家小杂货铺,卖点烟酒日用品糊口。曾经的黄埔五期、74军军长,如今天天站柜台,接受着街坊的投来冷眼。谁能想到,当年驰骋沙场的他,会沦落到这一步?
回头想想,74军的三次覆灭,无一不是内部派系斗争、人事倾轧的结果。有说“孟良崮之败,是因为张灵甫骄横,不肯听援”;有说“陈官庄溃散,除了解放军打得好,更有国军各部不想和74军死磕”;还有说“渡江战役崩盘,74军连基本火力都没,怎么打?”
可不管怎么说,这支从淞沪会战一路打到渡江的王牌劲旅,不是被敌人打死,就是被自己人活活掐死了。劳冠英的一生,最辉煌也就是当旅长那两年了。他带队打了不少胜仗,也真有人缘;可一旦遇到更大的权力网络,他就彻底拖不动。到后来,想翻身也无力回天。
74军的覆灭,是那段国民党军队腐败没落的缩影。人走茶凉,高下立判。三次覆灭之后,这面响当当的牌子,再也没人敢提。当年那些鲜血和荣耀,成了他最残酷的反讽。
信息来源:《国民党军简史》,中国文史出版社 信息来源:《74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 信息来源:《黄埔军校将帅录》,中国文史出版社 信息来源:《淮海战役史料选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信息来源:中央文献出版社台湾《传记文学》杂志相关回忆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