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网友戏称为“安世之乱”的半导体风波,最近总算传来“荷兰认输”的消息,荷兰政府搁置针对安世半导体的部长令,最快下周就归还企业控制权。
消息一出,阿权发现欧美的那些车厂立刻开启“抢购模式”,中国供应链的芯片正马不停蹄地运往欧洲。
![]()
表面看这是一场商业纠纷的收尾,可但凡懂点地缘博弈的人都清楚,这根本不是终点,而是全球科技战进入新阶段的信号。
那这次荷兰为何这么快就低头了?安世恢复之后是否真的安全了?
荷兰急踩刹车:从夺权到还权的 40 天
没人敢轻视安世的分量,这家企业可是全球功率分立器件领域的 “隐形冠军”:小信号二极管出货量常年霸占全球第一,车规级 Power MOS 也稳坐第二把交椅,欧美车厂近 60% 的芯片都得从它这儿进货。
![]()
之前中国商务部一出手限制出口,这些车厂立马慌了神,库存撑死也就够维持几周,生产线随时可能停摆,早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荷兰这波操作来得有多仓促?9 月 30 日才刚搬出 1952 年就有的《物资供应法》发部长令,硬是把安世的资产、知识产权权限全冻结了,连 CEO 张学政都给停了职,理由说得煞有介事,声称张学政把安世的资源往自己控股的鼎泰匠芯转移,会威胁荷兰的技术安全。
结果才过了 40 天,就突然变了卦要还权。
![]()
说到底,还是美国先松了劲。10 月 30 日中美谈妥,美国把 9 月底刚出台的 “50% 穿透性规则” 暂停了一年,这规则正是荷兰夺权的底气 —— 安世是闻泰的全资子公司,刚好踩中 “持股超 50%” 的红线。
更关键的是,荷兰根本扛不住供应链断裂的代价:安世 80% 的成品都在中国加工,ASML 去年对华营收占比都到 42% 了,连光刻机要用的重稀土都得从中国买,真闹僵了最先受伤的还是自己的企业。
不过荷兰的 “妥协” 里藏着不少小心思,表面说还权,实则攥着股权托管权不放,还嘴硬要求中国先恢复芯片出口才肯撤令。
![]()
但这步棋早被算到了,恢复出口的芯片压根不经过荷兰总部,直接由美欧企业向中国商务部申请,从中国工厂直接提货,等于把荷兰总部变成了个摆设。
闻泰这回拿回来的可不只是资产和人事权,更是全球车规级芯片供应链的主导权,张学政官复原职后第一件事就是稳住国内产能 —— 现在安世 70% 的产能都在中国,这才是最硬的底气。
悬而未决的隐患:美国穿透规则的 “一年倒计时”
虽说荷兰撤了令,但这场风波远远没到收尾的时候,最让人揪心的 “定时炸弹” 还是美国那暂停的 “50% 穿透性规则”。
![]()
这规则狠到什么程度?2025 年 9 月 29 日美国商务部刚发布时,就被称作 “史上最严” 出口管制,它彻底改了以前 “子公司法律独立就不受限” 的规矩,只要中国企业直接或间接控股海外企业超过 50%,不管这企业在哪个国家,都得被套上美国的出口管制枷锁。
打个比方,要是 A 公司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它持有 B 公司 30% 股份,B 公司又持有 C 公司 40% 股份,A 再通过其他方式拿 C 公司 38% 股份,合计达到 50%,那 C 公司就算没被直接列入清单,也得受同样限制。
之前荷兰就是跟着这规则趁火打劫,现在美国说 “推迟一年”,可不是 “取消”,分明是给全球半导体产业挂了个 “一年后重启” 的倒计时牌。
![]()
荷兰心里跟明镜似的,所以才没彻底松手。经济大臣卡雷曼斯一边对外说和中国的对话 “有建设性”,一边死活不肯公开认错,后来甚至跳出来说中国芯片 “质量不达标”。
说白了,他们慌的不是丢了安世的控制权,是怕失去半导体的 “规则制定权”。以前欧洲靠定规矩拿捏供应链,现在安世的产能和出货全攥在中国手里,他们的规矩成了废纸,只能靠嘴硬撑场面。
更得提防的是荷兰的 “后手”,有消息说他们正联系东南亚国家要扩建厂房,扬言 “一年后替代中国产能”。但懂行的都知道,半导体厂房哪是说建就能建的?
![]()
光投资到投产至少得三年,还得搞洁净车间、设备调试这些复杂流程,等他们真建起来,全球供应链早完成 “重新站队” 了。美国那边也没闲着,暂停规则不过是想抢时间拉拢盟友,本质上还是想卡死中国半导体的国际化路子。
对闻泰和安世来说,这一年根本不是歇口气的功夫,是跟时间赛跑的 “备战期”。
窗口期的暗战:安世 “中国化” 与产业重构
美国和荷兰的算计,反倒给了中国半导体 “反杀” 的机会。安世早就把方向定好了:赶紧把核心技术和产能往中国转。
![]()
其实不用等风波逼,安世在中国的布局早有铺垫 ——2023 年上海鼎泰匠芯的 12 英寸车规级晶圆厂就投产了,之前荷兰还拿这事说三道四,现在看,这步棋正好打通了 “晶圆 - 封装 - 测试” 的全产业链,太关键了。
现在窗口期一开,安世的动作更利索了。技术上,把欧洲的车规级芯片设计方案和中国的制造能力拧到一块,比如把德国工厂的 MOSFET 核心技术挪到国内产线,既能躲开将来可能重启的规则限制,又能提国产化率。
供应链上也有新动作,之前欧洲车厂还找扬杰科技这些国内企业问替代方案,现在安世直接拉上国内供应链一起干,把潜在对手变成伙伴,反倒把整体实力做强了。
![]()
这一年的 “重新站队期”,已经让全球产业格局悄悄变了样。
以前欧洲车厂都盯着 “荷兰总部 - 中国工厂” 的模式,现在直接跟中国工厂对接,才发现不仅交货快了不少,成本还低了 10% 左右 —— 毕竟省去了中间环节的加价,不少企业已经开始把长期订单从欧洲转到中国。
ASML 更急,最近老说想加强对华合作,没办法,中国市场太重要了,2024 年他们对华营收都到 48 亿欧元了,占比 45%,真丢了中国市场,光刻机业务得缩水近三成。
![]()
等一年后美国规则可能重启的时候,荷兰面对的只会是一个 “中国化” 的安世:核心技术能在国内自主搞,产能占比超 80%,全球客户都直接绑在中国供应链上。
更重要的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借这机会练了把真功夫 —— 车规级芯片验证周期长、要求高,安世的技术转移正好帮国内企业打破了 “卡脖子” 的认证壁垒。到那时候,别说荷兰的部长令,就算美国规则再加码,中国半导体也有硬碰硬的底气。
![]()
这场风波其实就是全球半导体产业 “去美化”“去欧洲中心化” 的一个缩影。荷兰的退让不是结束,是中国芯片从 “被动接招” 变成 “主动布局” 的开始。接下来这一年,才是真正决定未来产业话语权的关键较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