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内心世界陷入混乱,我们常感到支离破碎。然而,一个简单的“圆”——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曼陀罗()”(Mandala),却能成为锚定心灵的强大工具。这个源自古老宗教的符号,如何穿越文化与时空,成为现代心理治疗中探索自我的工具?其关键转折,正系于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的一次个人危机。他究竟如何发现了曼陀罗的疗愈力量?又是如何将其系统性地转化为通向内在完整的心理学路径?
01 深渊中的求索:个人危机与曼陀罗的发现
1913年,时年38岁的荣格与弗洛伊德彻底决裂,这不仅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的公开分裂,也将荣格本人抛入精神危机之中。
他时常被鬼魅的梦境与幻象所淹没,甚至预见欧洲大陆血流成河的战争场景。用他自己的话描述,他“一次又一次的梦见整个欧洲大地血流成河”,实实在在地体验着心灵的“四分五裂”。
面对这场风暴,荣格辞去大学教职,对其无意识进行系统性的观察与记录,进入了一种深度的内省状态。
荣格每天将内心的意象描绘成各种圆形图案。他当时并不知道这些图案叫什么,只是本能地通过画笔来梳理内心的混沌。
直到荣格开始研究东方宗教与哲学时,他才震惊地发现,他自发绘制的这些圆形图案,与佛教和印度教传统中用于冥想的曼陀罗在形式与功能上高度契合。
这一发现并非简单的文化借鉴,而是为他提供了关键的跨文化印证——他确信自己触碰到了人类心灵底层普遍存在的结构,即 “集体无意识” 及其核心原型之一的“自性”。
他将这段时期的全部记录与绘画整理成册,这便是后来面世的《红书》。
这部作品成为他直面无意识、进行自我疗愈的原始实验记录,也是曼陀罗绘画作为心理学工具的诞生现场。
02 曼陀罗在荣格视角下的疗愈作用
在荣格心理学中,曼陀罗远不止于一个符号,它被发展为一种强大的自我探索与疗愈工具。其核心作用在于促进“自性化”——即个体通过整合意识与无意识,走向心理完整性的过程。
正如荣格本人所体悟的:
“我的曼陀罗是关于自性状态的密码,每天都呈现新的面貌……我像守护宝贵的珍珠一样守护着它们……对我来说,事情越来越清楚:曼陀罗就是中心,它是一切道路的典型,是通往中、通往自性化的道路。”
尤其应用于哀伤治疗时,当语言失效,曼陀罗作为一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能够在行进过程中容纳复杂情感、重建内心秩序。所以曼陀罗也是当代哀伤治疗领域一项独特的技术。
曼陀罗哀伤疗愈的优势
- 构建安全的情绪容器,突破语言局限
曼陀罗的“圆形”结构在心理上创造了一个有边界、受保护的神圣空间。这个“容器”允许那些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复杂情感(尤其是哀伤、愤怒或混乱),得以安全地倾泻与安放。创作过程具有高度可控性,个体可以自主决定节奏与内容,从而在无需直接言说痛苦的情况下,实现情绪的表达与涵容,有效降低二次创伤的风险。
- 重建内在秩序,整合分裂自我
当内心世界支离破碎时,曼陀罗的绘制能自发地梳理混乱的感受。个体在组织图形、色彩与符号的过程中,无意识地在进行一种心理结构的重建。
这种活动有助于调和相互矛盾的心理力量(如意识与阴影),将分裂的内在部分重新安置于一个完整的结构内,从而从破碎走向整合。
- 实现潜意识的可视化,连接深层自我
荣格认为,许多心理困扰根植于未被察觉的无意识内容。曼陀罗创作能够绕过理性的防御机制,将潜意识中的冲突、情结与智慧,以图像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这种可视化使得不可见的内在世界变得可观、可感,为深入的理解与疗愈提供了入口。
- 激活“自性”的疗愈力量
在哀伤或危机中,个体常感到自我力量的丧失。而专注于创作本身,能够帮助个体锚定并激活这一内在的疗愈源泉,使其感受到一种超越个人痛苦的、生命本具的秩序与力量,从而获得复苏的能量。
03 课程介绍:曼陀罗在哀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简单心理Uni特别邀请到国际知名艺术治疗与安宁疗护专家、临床督导师艾薇·林德曼()(Evie Lindemann)教授,亲授这门《荣格视野下的曼陀罗哀伤疗愈》。
这门课也是简单心理Uni哀伤治疗技术系列课的第2节,旨在帮助助人者掌握曼陀罗技术,丰富临床工具箱。引导哀伤者在创作中安放痛苦、整合创伤、重建生命意义。
独家原版完整引进 深度整合荣格理论与哀伤模型
本课程系引进波特兰丧失和变迁研究学院(PI)的原版课程,创造性地融合了荣格的“主动想象()”和“意义重建”(Neimeyer)、“哀伤任务”(Worden)与“创伤性丧失干预”(Rynearson)等多种前沿哀伤理论。
课程一共四讲,帮助学员深度掌握曼陀罗的理论及应用。
且课程包含多种实战工具的教授:配套曼陀罗艺术材料清单、体验加工词汇表与主动想象技术指南,学完即可应用于临床,实用性强。
国际哀伤治疗权威亲授
林德曼教授是国际知名的艺术治疗与安宁疗护专家,擅长在深奥理论与临床实践之间搭建桥梁。
艾薇·林德曼 Evie Lindemann
-Albertus Magnus 学院艺术治疗与咨询硕士项目荣休副教授
-耶鲁大学暑期学院临终关怀多元文化议题授课专家
-美国注册认证艺术治疗师(ATR-BC)、艺术治疗督导师(ATCS)
-美国注册婚姻与家庭治疗师(LMFT)
-认证原型模式分析师(Archetypal Pattern Analyst)
专业的翻译与审校团队
为确保课程内容的专业性与精确性,我们特邀医学博士、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冯强担任课程审校,并由具备心理学与临床背景的资深翻译老师李豪、徐玉怡进行翻译,力求原汁原味地传递课程精髓。
学完本课程你可以获得什么?
✅掌握多种临床实践中可用的曼陀罗方法;
✅理解写作与艺术创作如何促进哀伤处理与意义重建;
✅在荣格理论框架下,掌握丧失情境中提升个体复原力的多种表达性艺术治疗方法;
✅两种可在与丧亲者的临床工作中应用的主动想象技术。
谁可以学习这门课?
▨ 这门课程专为渴望超越传统语言疗法、寻找具象化临床工具的心理咨询师量身打造;
▨ 同样适合艺术治疗师,希望将荣格分析心理学深度融入实践,以提升对复杂哀伤议题的干预能力;
▨ 对于身处医务社工、临终关怀及安宁疗护一线的从业者而言,它提供了处理难以言说的创伤性哀伤的安全法门。
▨ 任何一位相关领域的助人者,若希望引入一种兼具理论深度与操作便捷的表达性治疗技术,都将在本课程中找到珍贵的答案。
目前新课首发仅需359元,且购买即可解锁全部课程,可无限期回看。
购买途径:下载【简单心理APP】,搜索“曼陀罗”,即可获取课程详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