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我该如何向我深爱的这座城市致敬?我叫夏洛·基诺,来自新西兰的“长白云之乡”奥特亚罗瓦。我是毛利人,是来自世界尽头一个小岛国的原住民作家。我的家乡四面环海,群山环绕,流传着许多关于祖先的故事。它与上海截然不同——上海是一座灯火辉煌、活力四射的不夜城。
初抵上海,我仍记得刚步出机场,便踏入了四面八方都充满生机的世界。潮湿的夏雨弥漫在空气中,出租车司机招揽着乘客,霓虹灯招牌在高架上闪烁,我既震撼又莫名安宁。来上海的第一晚,站在市中心,仰望外滩,我自问:祖先为何把我带到这里?我的使命究竟是什么?仅仅是写作,还是另有更深的安排?
上海的城市气质,难以言表,只有亲身感受才能体会。在这里,过去与未来交汇,传统与现代并存。城市干净整洁、安全无虞,又处处令人着迷。公共交通准点如钟,食物美味又平价,日常生活中流淌着关怀与社区意识。老人聚在公园里起舞、锻炼;电动车疾驰,或是外卖骑手穿行而过,或是孩子紧抱母亲,自行车紧随其后,上班族专注骑行,环卫工人清扫落叶……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让这座城市生生不息。
当我每天漫步街头,总有新的发现:一家隐藏在小巷深处的茶馆,一位老人在人行道上用水当街写字,一群妇人在公园里结伴起舞……上海的每个角落都像一篇待讲述的故事。我越探索,越有无尽的话语喷薄而出。写作,在这座城市里竟变得如此轻而易举。
与作家赵丽宏的会面,是我驻留期间最令人难忘的时刻之一。他的谦逊、智慧,以及对文学的眷爱,让我回忆起我写作的初衷。他的话语鼓励我,让我明白写作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服务的形式。永远都不要忘了那份初心。
另一个难忘之处,是常德公寓底楼那家咖啡馆,这里曾是伟大作家张爱玲的寓所。我在某个夜晚散步时偶然发现了它。这个小小的,安静的空间成了我的避风港,许多个傍晚我都在这里写作。
作为一个身处上海的毛利人,我深深体会到不同文化之间的美妙联结。无论是毛利还是中华文化,我们都敬仰祖先,都非常关爱老人,因为我们深知是他们的知识和智慧支持着我们。看到中国老人被如此尊重、温柔以待,我深受触动。望着他们在社区中载歌载舞、怡然生活,我不禁为未曾谋面便已离世的祖父母哀婉。在这些老人身上,我看到了中国人真正的美:他们的人生充满着故事,灵魂承载世代记忆,他们被所有的人尊重和珍视。
随着时间流逝,我逐渐明白我的到来并非偶然。这注定要书写的故事不仅关乎大地和语言,还有不同文化、不同代际和在可见与不可见间的关联。上海让我明白,在人生旅途中,我们从未真正地孤单;即使身处异国城市,祖先也与我们同行。
离别之际,我的心既充盈又忧伤。我在这个城市里找到了自我。我将以全新的视角回到奥特亚罗瓦,带着上海给予我的感悟:美存在于差异之中,疗愈源于好奇,而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紧密相连。
致敬上海的人们,致敬作家协会,致敬已成为我良师的这座城市——谢谢你们。我把我一部分的心留在这里。下次再见。Arohanui。(毛利语:满怀爱意的告别)
(赵又淇 译)
原标题:《十日谈·外国作家看上海 | 夏洛·基诺:美存在于差异之中》
栏目编辑:史佳林
文字编辑:吴南瑶 沈琦华
本文作者:夏洛·基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