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10 月 17 日上午 9 点 30 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锣声一响,道生天合的股票代码 “601026” 彻底火了。发行价 5.98 元,开盘直接冲过 24 元,盘中最高涨超 400%,中签一手就能赚近 2.4 万。最终收盘 29.68 元,翻了快四倍,市值飙到 195.7 亿。
这家公司背后,是季刚、张婷这对上海 80 后夫妻。他们手握两个 “硬头衔”:风电叶片用环氧树脂全球销量第一,风电叶片结构胶国内第二、全球第三。10 年时间,从初创公司到近 200 亿市值巨头,这对夫妻到底踩中了什么风口?
![]()
先看季刚的创业底子。1983 年出生的他,2005 年从东南大学毕业,2006 年进中化集团上海公司当业务经理。在国企的两年,他摸清了化工贸易的门道,还盯上了环氧树脂这个赛道。更关键的是,他是 “企二代”, 父亲季奎余曾是中联电气实控人,这家公司 2009 年上市。耳濡目染下,季刚对企业经营、资本运作早有认知。
2008 年离开中化后,季刚在中联电气、弈成新材历练了 7 年,攒够资源。2015 年 6 月,他和 1982 年出生的妻子张婷,在上海临港注册了道生天合。夫妻俩持股超 60%,是绝对的实控人。在创业这条难路上,有个完全信任的伴侣搭伙,无疑少走很多弯路。
季刚的眼光很毒,一上来就瞄准新能源风电和新能源汽车这两大战略赛道。公司做的 “高性能热固性树脂”,说白了就是工业界的 “万能胶”+“基础材料”。比如风电叶片,要靠液态环氧树脂注入玻璃纤维布固化成型,道生天合就是做这种专用环氧树脂的。
![]()
2016年是道生天合的关键年。临港的实验室和工厂建成,10 多条生产线投产,公司从 “轻资产” 变成有制造能力的 “硬企业”。同年拿到 ISO9001 认证,产品还成了上海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起点就不低。
之后几年,公司一步一个脚印:2019 年拓展风电叶片填充材料业务,2020 年改制成股份公司为上市铺路,2022 到 2024 年,风电环氧树脂销量连续三年全球第一。更聪明的是,季刚早早就防着单一行业的风险,2021 年布局新能源汽车及工业胶粘剂,2023 年这部分收入就达 1.6 亿,2024 年涨到 2 亿,成功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到上市前,道生天合已有 63 项专利,是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员工 664 人,年营收稳定在 32 亿以上,净利润 1.55 亿左右。这样的成绩,自然吸引了资本关注。
![]()
不过,上市前的操作也引来了争议。2022 年 11-12 月,三家私募基金突击入股:苏州君联相道、南京经乾二号各投 2 亿,衢州厚道投 2.5 亿,合计 6.5 亿,让公司上市前估值达 36.6 亿。这些机构背景不一般,君联相道背靠联想控股,衢州厚道的创始人侯昊翔是投资界明星,投过哔哩哔哩。上市后,这些机构赚得盆满钵满。
更受质疑的是,道生天合账上有 8.5 亿货币资金,长短期借款不到 5 亿,不算缺钱,却在上市前搞 “近乎清仓式分红”,分掉大部分利润。
不少人疑问:公司上市是真需要募资,还是帮原始股东和突击入股的机构套现?还有个细节,季刚和张婷是公司高管里唯二有美国绿卡的人。作为掌握风电核心材料技术的龙头企业,实控人持外国绿卡,在地缘政治背景下,难免引发讨论。
2025年上市当天,季刚说 “材料是工业的基石”。这次上市募资 7.89 亿,主要投 “年产 5.6 万吨新能源及动力电池用高端胶粘剂” 项目,明摆着要在巩固风电优势的同时,全力冲新能源汽车赛道。
![]()
10年做到两个全球第一,这对 80 后夫妻确实有本事。但 195.7 亿市值的背后,挑战也不少:怎么应对行业周期波动?新能源汽车材料业务能不能复制风电的成功?上市前的争议怎么化解?作为近 200 亿市值的公众公司,又该如何扛起责任?
交易所的锣声已经落了,但道生天合的新征程才刚开始。季刚和张婷站在聚光灯下,手里握着的不只是财富,更是一场不能输的硬仗。毕竟,资本市场给了高估值,也会用更严苛的眼光盯着每一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