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子虽列“五毒之首”,却因极高的药用与食用价值成为市场紧俏品。垣曲县长直乡90后小伙樊强强,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和敢闯敢干的创业劲头,改行做起了蝎子养殖特色产业,不仅闯出一条致富路,更带动周边村民家门口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
走进垣曲县长直乡鲁家坡村恒泰养蝎基地的温控大棚,一派忙碌景象。樊强强正带领工人们分拣“三龄”转“四龄”的蝎子,蜕皮盒里的小家伙们灵动活跃。这些蝎子还需历经两次蜕皮和一个月的育肥,才能作为优质中药材或特色食材走向市场。
垣曲县长直乡长直村村民 樊强强
现在我们工人都在挑蜕皮完成的蝎子,没有完成蜕皮的再挑拣出来再育肥。从幼蝎到成品蝎,还要蜕四次皮,整个生长周期大概是五个月到六个月。
![]()
谈起养蝎技术,樊强强早已驾轻就熟、如数家珍,这背后是他对养殖关键环节的精准把控与持续探索。
垣曲县长直乡长直村村民 樊强强
蝎子适于高温、高湿的生长环境,我们养殖温度一般控制在35℃左右,湿度的话,控制在60%到70%。夏天的时候我们有太阳能循环高温,冬天我们有锅炉,循环温度。
![]()
除了严控温湿度,樊强强还在养殖中不断创新突破,用农家菜搭配麦麸科学配比,自主培育优质黄粉虫,为蝎子定制“营养口粮”,并创新采用“群养单褪养殖法”,细分蝎苗房、产房、蜕皮房,针对不同生长阶段的蝎子实施精细化管理。仅一年多时间,他便从养殖新手成长为“行家里手”,收获满满。
垣曲县长直乡长直村村民樊强强
去年5月开始建棚,总共投资了40多万元,种蝎引进了70公斤,到年底出蝎的时候,出了将近300公斤,翻了4番,我觉得利润还是可以的,一年下来我们投入的40多万基本上已经回本。
养蝎行业素有“十养九不成”的说法,樊强强却用实干“打破魔咒”,让“五毒之首”变身“致富金虫”。而一年前,他还是一名快递从业者,经朋友介绍接触养蝎后,先后赴临汾、河南等地考察学习,带回成熟技术与创业信心。建成后的养殖场,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垣曲县长直乡长直村村民 樊爱林
开始建棚就在这干,一年能挣两三万块钱,离家挺近的,家里庄稼活也干啦,老人也照顾啦,在这能行。
![]()
从“快递小哥”到“养蝎行家”,樊强强用胆识与坚守让一只只小小的蝎子,爬出了特色致富路,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谈及未来,他信心满怀。
垣曲县长直乡长直村村民 樊强强
明年想继续扩建两个棚,一年的产量能达三吨多到四吨不成问题,这样我们的利润就会大大增加。如果周边乡镇村民对特色养殖感兴趣的话,可以到这儿来学习参观,我们也可以全程提供技术支持,希望带着周边老百姓一起挣钱,一起致富。
【来源:垣曲融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