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6天时间,终于等到了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的消息:乘组返回任务有序推进。原定11月5日夜间返回,因为疑似遭到空间微小碎片撞击,相关部门立即开启影响和风险评估,6天后终于发布正常返回的消息。
![]()
这期间其实就是我们太空救援程序开启的实际操练。这个小插曲其实也将是我们以后载人航天工程总必须面对的风险:太空微碎片撞击。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前提的严格工作流程。第一时间启动预案:开展各项测试和联调联试,组织关键产品状态判读和质量确认,着陆场重新开展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返回综合演练。
![]()
这样一来,神舟二十号乘组在轨工作时间就全部创下了新的纪录:飞行时长200天,成为我国首个突破200天在轨飞行时长的乘组。 陈冬也创下了在轨工作415天的新纪录。
![]()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陈冬、陈中瑞、王杰)在推迟返回这几天,还继续参加了在轨科学实(试)验,说明一切按部就班,有着充分的预案和应急方案。
而回顾神舟二十号任务:完成4次出舱活动与7次载荷进出舱任务,安装了空间碎片防护装置等,还验证了节点舱作为备用出舱口的性能;顺利完成舱内压力服穿脱等应急救生在轨训练。
常态化开展太空跑台跑步、抗阻运动等日常锻炼,还完成视功能测量、经眶B超、心血管超声等多项医学检查,同时会通过神经肌肉刺激仪等器材对抗失重带来的生理影响;此外他们也会做整理舱内物资、清洁舱内环境、转运实验样品等“太空家务”。
![]()
顺利完成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物理等领域多项实(试)验:与神舟二十一号乘组共同推进59项空间科学实验,成功种植“迷你型”胡萝卜和薄荷,优化生长周期以适应太空环境,为深空探测食物自给提供数据。
完成燃烧科学实验柜调试,破解微重力下火焰稳定性难题,成果可应用于航空发动机优化。开展斑马鱼蛋白稳态研究、微生物效应实验,探索微重力对心血管和骨骼的影响机制等。
尤其值得强调的是,神舟二十号乘组在轨期间安装了新型空间碎片防护装置(采用复合装甲材料),有效抵御毫米级碎片;升级舱内智能管理系统,提升物资管理效率。
![]()
这次飞船在轨期间疑似遭遇微空间碎片撞击后经过评估可以继续返回,其实也是前期众多航天员按照预期完成防护装置安装的功劳。虽然目前还没有公布具体的返回时间,但是基本可以肯定就在这1-2天。
地面搜救团队此前已经完成了最后一次综合演练,随着返回窗口期的推迟,又在重新合练。这就充分体现了,虽然我们经历过十几次载人返回,但是还是像第一次一样,始终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原则,已经归零的程序,稳步推进返回任务的执行。
这个小插曲其实也在告诉我们:深空探测凶险无比,意外和风险无处不在,始终坚持把航天员安全放在第一位,正是我们载人航天不断超越的原因之一。让我们一起预祝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平安归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