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人工智能未来的峰会,却因一句石破天惊的言论,将全球科技界的目光瞬间聚焦。
在英国《金融时报》的舞台上,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抛出了一句让西方世界错愕的断言:“中国将赢得人工智能竞赛。”
这家英媒在后续报道中忍不住感叹,这是黄仁勋“迄今为止最直白的表态”。
这番话语之所以让西方惊讶,不仅在于其结论的“颠覆性”,更在于其背后所揭示的,是一场由美国亲手发起的科技围堵战,如何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反噬自身。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黄仁勋的“直白”,源于一种切肤之痛。
曾经,英伟达在中国AI芯片市场份额高达95%。
然而,华盛顿的一纸禁令,让其市场份额“一下子撸到0”。这种断崖式的坠落,对任何一家企业而言都是难以承受的重创。
因此,黄仁勋的疾呼,与其说是对中国前景的赞美,不如说是一曲夹杂着焦虑、警告与无奈的挽歌。
从95%到0的痛
黄仁勋的“直白”,首先体现在他对中美AI竞赛胜负手的剖析上。他将视角聚焦于能源成本与监管环境,在他看来,这正是中国能够最终击败美国的“杀手锏”。
他用了一个近乎夸张却极具冲击力的比喻,称中国的电力在美国面前“几乎是免费的”。
这句话背后,是对AI产业本质的深刻洞察。
人工智能,尤其是大模型的训练和运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电老虎”,其惊人的耗电量,意味着电力成本直接构成了AI产业的底层运行成本。
当中国的AI企业能够以极低的成本获取算力所需的能源时,他们便拥有了美国同行难以企及的巨大优势。
![]()
这不仅意味着更低的运营开销,更赋予了他们在技术研发上更大胆试错、更快速迭代的底气。
第二个优势,则在于监管的“土壤”。
黄仁勋毫不客气地批评,包括美英在内的西方世界正被一种“消极多疑”的心态所裹挟,对创新与合作的怀疑正在侵蚀发展的动力。
他特别指出,美国各州各自为政的AI新规,很可能催生出多达五十项相互割裂的监管条款,让企业陷入层层合规的泥潭,严重拖慢技术迭代的脚步。
反观中国,一旦确立战略方向,便能集中力量办大事,采取一种“先发展再规范”的思路,为新技术的快速落地和规模化应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一个在悲观和内耗中步履蹒跚,一个在相对宽松的环境里狂飙突进,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然而,如果我们仅仅将黄仁勋的这番话理解为对中国的客观分析,那显然也不对。
他的这番“直白”喊话,本质上是说给远在华盛顿的美国决策者听的。
![]()
其核心诉求,是希望通过渲染“中国威胁论”的另一个版本——即“美国的自我伤害论”,来推动政府放宽对华芯片的出口限制。
从95%到0的市场份额归零,这不仅仅是财报上一串冰冷的数字,更是英伟达维系其全球技术生态地位的根基正在动摇的危险信号。
将英伟达强行排除在中国市场之外,短期看是遏制了中国,但长期看,无异于亲手为自己培养一个最强大的对手。
一旦中国在压力之下,完成了自主芯片的研发和生态构建,那么英伟达失去的将不仅仅是一个占其营收四分之一的庞大市场,更是其技术壁垒的关键一环。
这正是黄仁勋反复向美国政府喊话的逻辑所在:“必须让中国继续依赖英伟达,只有这样,美国才能在这场关键角逐中占据上风。”
他所有的表态,都是为了让英伟达重返中国,试图通过重新供应芯片,将中国企业重新“控制”在自己主导的技术体系内,从而延缓甚至打断中国的自主进程。
比尔·盖茨的冷水
就在黄仁勋为芯片市场的得失而焦灼奔走之际,比尔·盖茨的视角则超越了眼前的硅基战场。在他看来,一个比芯片本身更危险的领域,正在悄然拉开中美之间的差距。
这个领域就是能源,特别是未来的终极能源——核聚变。
盖茨认为,在这一决定人类未来的能源技术上,中国已经领先美国5到15年。
为什么能源如此关键?
因为人工智能并非轻资产运营的互联网神话,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重资产、高耗能产业。
根据中国的预测,到2030年,仅仅是算力等领域每年消耗的电力就将达到惊人的4000亿度。
这个数字,足以让任何国家的能源规划者感到压力。AI的未来,不仅取决于芯片有多先进,更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稳定且廉价的能源来支撑其无底洞般的消耗。
![]()
从这个角度看,美国当前在AI模型上的领先,可能只是暂时的。
其真正的“阿喀琉斯之踵”,恰恰在于其能源基础设施的后劲不足。
黄仁勋看到了电价的差异,而盖茨则看到了能源技术的代差。
这不仅仅是核聚变,在核电、特高压输电乃至储能等整个新能源体系中,中国都已建立起系统性的领先优势。
特高压输电技术更是达到了“一家独霸”的地位,能够高效地将西部丰富的能源输送到东部的算力中心。
反观美国,不仅面临着电网老化的现实问题,更在尖端能源技术的追赶上显得力不从心。
一边是AI产业对电力需求的爆炸式增长,另一边是能源供给体系的潜在瓶颈,这种矛盾正在成为悬在美国AI霸权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
可以说,美国看似在AI赛道上全力冲刺,但其“后勤补给线”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一旦能源供应无法跟上算力扩张的脚步,再先进的算法和模型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无法真正转化为改变世界的生产力。
资本市场的逻辑是“强者恒强”。
当前,全球资本因美国在AI领域的先发优势而蜂拥而至。但当中国的综合优势,特别是能源与基础设施的强大支撑力,开始让其AI应用更具成本效益、更可持续地普及时,资本的天平又会如何摆动?
曾经,美国想通过关上大门,将中国排除在游戏之外。
但现实的演变却充满讽刺:美国亲手制造的壁垒,反而倒逼中国在一个更基础、更核心的赛道上加速前进,并逐渐构建起难以模仿的体系化优势。
参考资料:
黄仁勋“最直白表态”:中国这么做,将赢了美国——观察者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