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曦漫进窗户时,李斌总先望向书桌那本泛黄笔记。纸页上爷爷的字迹力透纸背,记录着文物修复的点滴,也藏着爷爷临终前攥着他的手说的话:“让流失的文物回家。”
李斌打小跟着爷爷泡在文物修复室,看爷爷用细毛刷拂去文物上的尘埃,听爷爷讲每件文物背后的历史。那时他便懂,这些沉默的古物,是民族的根。三个月前,基金会的任务落在他肩上 —— 追回民国时流落海外的一批文物,他攥着爷爷的笔记,毫不犹豫接下。
![]()
团队组建时,周师傅直摇头。周师傅是爷爷的老搭档,见证过当年追回文物的挫败:“斌子,你爷爷都没成,这文物漂了几十年,藏家在哪都不知道!” 李斌没辩解,只是翻开笔记,指着上面 “修复需守心,寻物需执着” 的批注:“周师傅,这是爷爷的心愿,我得试试。”
为找线索,李斌扎进老巷的旧货市场。每天天不亮就蹲在摊位旁,跟老商户拉家常。半个月后,张老商户从箱底翻出半块残片:“这是当年你爷爷经手过的,丢的时候他难受了好几天。” 李斌指尖抚过残片纹路,连夜联系专家。当专家说 “这残片与海外那批文物同源” 时,他眼眶热了。
可海外藏家一口咬定 “合法收购”,不愿松口。李斌没急,回到家传的修复室,跟着周师傅学修复。手指磨出血泡,就缠上胶布继续;颜料溅满衣裳,也顾不上擦。他想起小时候爷爷教他握修复刀的模样,越发坚定。半个月后,他把自己修复文物的过程拍成视频发给藏家:“这些文物是我们的根,漂在外头,就像没家的孩子。”
![]()
藏家没回信,李斌仍没停。他走访了爷爷当年的十位老伙计,把他们回忆的瓷坊故事、手绘的工艺流程图,整理成一本《青花玲珑瓷记忆录》,还附上爷爷用过的竹制修坯刀,一起寄给了藏家。两个月后的一个清晨,李斌收到邮件:“你让我看到了瓷的温度,这批瓷该回景德镇。”
运输时又出了岔子 —— 一件瓷瓶的 “米通” 有裂痕,藏家怕路上损坏。李斌立刻请了非遗传承人,带着爷爷传下的修复工具飞赴海外。在藏家书房里,他跟着老匠人学 “金缮”,用金粉混合漆料填补裂痕,忽然想起爷爷说的 “瓷也有魂”,瞬间懂了:“保护文物不只是找回,更要守住咱瓷都人的匠心。”
之后,李斌走访了爷爷的十位老伙计,把他们回忆的文物故事、手绘的修复流程图,整理成《文物记忆录》,还附上爷爷用过的修复刀,一起寄给藏家。两个月后的清晨,邮件弹出来:“你让我看见文物的温度,它们该回家。”
可运输前,一件文物查出裂痕。藏家犯了难,怕路上再受损。李斌立刻请非遗传承人,带着爷爷的修复工具飞赴海外。在藏家书房,老匠人教他 “金缮”,金粉混合漆料填补裂痕时,李斌忽然懂了爷爷说的 “文物有魂”—— 守护文物,不只是找回,更是让它们带着完整的故事延续。
文物运回那天,老巷里的人都来迎接。李斌抱着修复好的文物,站在爷爷曾工作过的修复室前,周师傅拍着他的肩:“你爷爷要是在,肯定高兴。”
![]()
![]()
如今,李斌把修复室改成 “文物修复与守护中心”,带年轻人整理文物资料,还去中小学开 “文物文脉课”。有学生问:“李老师,还找海外的文物吗?” 他指着窗外的江:“只要还有一件没回家,我就找。就像这江水,再远也会绕着故土转。”
夕阳下,李斌的影子落在一堆待修复的文物上。他知道,爷爷的心愿还在继续,而他会带着这份执着,一直走下去,让更多流失的文物,重回祖国的怀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