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有多大?
在全国的300多个地级行政区域中,赣州的人口仅次于山东临沂,江苏苏州和广东东莞。就所辖的县级行政单位来说,赣州也仅次于河北保定(25个县级行政区域),和河北邯郸同为18个,并列第二。赣州的土地面积也有39000多平方公里,比台湾省还大。
因此,综合人口,土地和所辖行政区域等各方面考虑,赣州市称得上是普通地级市(非省会城市)中的巨无霸。
赣州市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县级行政区域?
赣州因为地域广阔,的历史沿革说起来比较复杂,我们只说说几个标志性的历史时期。
秦朝时期,今江西境内设置有三个县, 庐陵、新淦和南壄(亦称南野)。南壄县位于今南康西南章水南岸,为秦朝征伐岭南的驻军之所。
西汉时期,今江西地域设立了十八个县,今赣州地域有三个,分别是雩都县(今于都县),赣县(县治在今赣州市区西部),南野,延续秦制。
隋开皇九年(589年),设虔州,州治赣县。
唐朝时期,因大庾岭的梅关古道开通,虔州地域为南北交通要道,发展非常迅速。
南唐时期,虔州管辖十一县:赣县、于都、信丰、南康、大余、虔化、安远、上犹、瑞金、龙南、石城。
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3年),虔州改名为为赣州。
明朝时,今赣州区域分两部分,赣州府和南安府。赣州府管辖的县为十三个:赣县、雩都、信丰、兴国、会昌、安远、宁都、瑞金、龙南、石城、定南和长宁(今寻乌)。南安府管辖上犹、崇义、南康和大庾(大余)等四个县。
我们可以看出,明朝的时候,今赣州市所辖的县就基本定型了。这一点和很多地方都不一样,一些省的县域设置在清朝,民国甚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后还在剧烈变动。
![]()
赣南的行政区划,为什么在明朝就能基本定型?
古代行政区划有个特点,同一条江河的流域尽量归属一个行政区域。因为古代主要依赖水运,人口聚集地也主要分布于河谷地带,因此城镇也基本位于河边。当一个地域的人口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就开始设县。一条河的沿线,干流设置州府,支流设置县,成为了行政区域设置的通常模式。江西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南昌、吉安、赣州等城市就是典型的例子。
今赣州市管辖的区域实际上就是赣江的上游地区。最开始时零星几个县,后来随着人口的增长,不断拆分旧县,增加新县。
赣州的地形还有一个特点,被大庾岭、九连山、武夷山、罗霄山等环绕,内部是丘陵和盆地相间,这样的地形被 自然分割成多个相对独立的小盆地和河谷(如章水河谷、贡水河谷、上犹江流域等),每个区域都容易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和行政中心,为设县提供了地理基础。
从唐朝中期到明朝初年,是江西人口爆发式增长的时期。安史之乱,靖康之耻等历史大事件,导致北方移民不断涌入江西,河谷地带已经被原住民占据,新移民不得不进入丘陵和山地开垦,赣南地区的人口不断膨胀,在明朝初年达到了最高峰。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赣县分出了兴国、信丰;雩都分出了瑞金;安远分出了长宁(寻乌)等等。
明朝的时候,今赣州境内县域的设置也基本完成了,形成赣江的支流上,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县的格局,只有长宁(寻乌)属于珠江水系。
明洪武年间,江西的人口已经超出了土地的承载,不得不进行“江西填湖广”这样大规模的移民行动。
我们可以总结一下。
今赣州市下辖十八个县级行政区的主要原因就是赣江上游的支流特别多,流域面积广阔,且不同支流有山地隔开,易形成独立的地理单元。现在的县级行政区域划分为什么明朝就基本定型?明初的时候,赣南的人口已经基本达到饱和状态,县域设置也随之基本完成。
为什么要用“基本”一词,有一个特例,全南县是1903年设立的,因社会治安复杂而设。一个占全省四分之一面积的地区,从明初到清末,也仅仅多了这一个县,这在全国也是罕见的,并不能改变赣州的县域在明朝定型的结论。
相关资料,可点击阅读:
原创不易,敬请关注,感谢每一个遇见的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