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中国航空报)
赵子鹏 李璇
当整座城市渐入梦乡,航空工业导弹院仿真实验室内却灯火通明。一场由五所仿真专业室牵头、设备研制厂家深度配合、七中心计量测试专业室全力攻坚的联合计量校准大会战,正紧张有序地推进。
作为型号研制的重要研保设备,设备研制厂家交付的“模拟单元”是角位置运动模拟极精准的仿真转台。设备投入使用一年来,完成了大量仿真验证试验,为型号研制提供了坚实的验证保障。10月中旬,设备在超高使用率运行后,迎来首次周期计量检测节点。该设备由于位置精度指标极高,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激光位置跟踪仪无法校准,需拆解外罩结构后对每个运动轴系精确测量,预估耗时一整天。但紧张的试验安排让设备无空闲周期,计量校准工作迫在眉睫。
直到设备计量周期的最后一天,型号一线传来通知:当天仿真试验可短暂停歇,次日即恢复。这一消息让已在实验室待命一天的设备负责人赵子鹏、计量测试专业的张川和段旭琛,以及专程赶来的研制厂家工程技术人员,既看到希望又倍感压力——留给计量测试的时间仅有一个夜晚。先干起来,技术人员们不再迟疑,立即启动计量检测工作。
组建突击队攻克技术难关
时间紧、任务重、设备专业性强、结构复杂,任何一方难以在短时间内独立完成计量校准。为此,三方迅速组建联合攻坚团队:设备责任人赵子鹏作为责任主体,负责总体协调与技术支持;研制厂家第一时间派出核心工程师团队,携结构图纸和专用测试工装火速驰援洛阳;七中心则由工作资历深、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张川,带领年轻设计师段旭琛组成校准突击队,肩负“度量衡”使命。
晚上8时,计量测试准备工作全部就绪:赵子鹏拆除转台测试产品、安装专用模拟负载;研制厂家工程师对照图纸拆解设备外壳,检查各运动轴系;张川和段旭琛熟练架起光学准直仪,将精密光学多面棱体固定在转台运动轴系上。
圆满完成校准任务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技术攻坚正式拉开序幕。三方协作的身影在实验室里穿梭,工作紧张而有序。遇到反复调整仍处于标准值边缘的测试点时,三方工程师迅速围拢会商:研制厂家从设计原理分析可能性,七中心从测量方法寻找优化方向,五所从实际应用角度提出验证方案。在紧密配合下,一个个微小的精度误差被逐一修复。
当所有运动轴系的测试点均符合技术指标、超差问题全部解决时,时间已至凌晨1时。最终,三方工程技术人员以零差错、无遗漏、高效率的标准,圆满完成本次计量校准修正工作,共同守护了型号研制的验证基石。
这场深夜里的联合攻坚,不仅彰显了导弹院技术团队的专业素养,更诠释了协作共赢的攻坚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