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57年江西工地挖出一具戴脚镣遗骨,经查证是刘少奇找了两年的人

0
分享至

1957年3月中旬,南昌郊外的化纤厂基坑里传来一声喊:“这里有副枯骨,脚上还锁着铁链!”工程队员愣住几秒,随即关停机械。戴镣骨骸在野地出现,这事不寻常,省公安厅很快封锁现场。

调查组到场后,先量脚镣重量,再用软刷拂去锈迹,确认是三斤多的束腿铁链。有人小声嘀咕:“前年刘少奇批示寻找的烈士,会不会就是他?”一句话点燃众人期待。大家知道,刘少奇连发数电,只为找到一位在抗日战场之外英勇就义的共产党人。可烈士名字一直保密,档案只写“浙赣苏区机要案”。

省里想起当年的看守所代理所长凌凤梧,他曾对这副脚镣最熟悉。当天夜里,一封加急电报发往浙江东阳北麓中学:“凌凤梧老师,请速赴南昌,军机要务。”学生们惊讶,这位瘦高英语教师怎与工地骸骨扯上关系?



两日后,凌凤梧抵达现场。他蹲下身,用指尖沿着铁链接口缓缓摸过去,神情凝重。片刻,他抬头断定:“换链那天的火药味我记得,没错,这就是我求来给志敏兄的脚镣。”一句“志敏兄”让在场干部倒吸一口凉气,谜底揭开——遗骨属于方志敏。

为何刘少奇执意寻骨?时间倒回1935年。那年初夏,闽浙赣苏区已成孤岛,方志敏率红十军团以八百余人牵制国民党整整二十倍兵力,为中央主力突围赢得宝贵时间。从怀玉山激战到乐平突围,他宁肯让粟裕、刘英突围,也坚持折返包围圈救援后队。结果体力耗尽被捕,肺病咳血,仍高呼“信仰的主义是宇宙真理”。蒋介石数次劝降均无功而返。

押解途中方志敏被加上十斤重的连环镣,他提议减轻重量以便书写自白。凌凤梧当时身为看守所代理所长,冒险换成三斤轻链,说是“方便感化”。链换成了细环,可没能换来生路。8月6日拂晓,方志敏在赣江边从容就义,年仅三十六岁。遗体被匆匆掩埋,位置只在监狱图上画了个小叉,随后再无下落。

方志敏留下十三万字手稿——《可爱的中国》等——靠另一位囚友胡逸民辗转上海才得以保存。新中国成立后,手稿已成青年团培训教材,可烈士骸骨却踪影全无。1955年,刘少奇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突然发问:“方志敏遗骨找到了吗?”江西随即成立专班。两年奔忙,线索少得可怜,不料一个普通工地把答案送到眼前。

确认身份还需更多证据。凌凤梧回忆,方志敏左臂有旧伤,尸骨对应部位果然骨痂粗大;他又提起方志敏行刑前递出的那句淡淡告别——“替我照看手稿”。对照监狱旧档与脚镣编号,省委向中央呈报:方志敏烈士遗骨确证无疑。

1964年5月,江西副省长给中南海写信,请毛泽东同志题字立碑。毛泽东挥笔写下“方志敏烈士之墓”,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亲书墓铭。1977年5月,烈士安葬仪式在南昌北郊举行,礼兵列队,乐声低沉,花圈堆成小山。主持人杨尚昆宣读安葬令时,人群中有人失声痛哭——那是已七旬的凌凤梧。二十多年,他守着那副脚镣,终于为故人寻得归处。

1981年10月,旅居香港的胡逸民回到赣东北。站在墓前,他颤声念道:“志敏,我没有负你。”话音未落,双膝已跪。旁人想搀,他摆手拒绝。老人说得直白:“当年若非他那一句‘宇宙真理’,我不会把命搭进去。现在国家富强,他的预言兑现,我心里踏实。”

有意思的是,工地发掘后的那条施工线被改道保存,脚镣与烈士衣扣一同陈列在省博物馆,参观者络绎不绝。许多老工人看完展品,随口一句“这个世界真是变了”,却谁也说不清那种复杂心情。



方志敏生前写道,革命“清贫、廉洁”的底气比黄金更有分量;死后,他以铁链为证,提醒后来者:理想并不抽象,它有温度,也有重量。多年求索,只为让一具遗骨回家,这份重量,时代没有忘。

2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海佑讲史 incentive-icons
海佑讲史
所有过去了的,都已是历史
1085文章数 1231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