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由于历史原因和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台湾问题一直是中国的伤口,始终无法愈合。
虽两岸人民渴望统一的心情深厚,但台湾民进党拒不承认中国提出的“一个中国原则”,还有许多国家也在准备夹击。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一旦台海战争爆发,中国将腹背受敌,那又该如何应对呢?
从锁链到绞索
看待台海问题,如果还停留在“正面战场”和“背后偷袭”这种简单的两线作战思维,那想法可能有点过于简单。
因为台海问题的真正挑战,它由军事、地缘和经济等多种手段交织而成,让人透不过气。
![]()
美日韩的军舰在第一岛链附近高频率地穿梭,和印度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军事动作,表面看相隔千里,实则遥相呼应。
这些事件都不少见,而它们的背后都指向一个共同的核心:一个由美国主导,试图全方位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大棋局。
![]()
美国方面正在做两件事,一是想要把过去虚无缥缈的“岛链”概念转化为现实,这就需要用一个个军事基地和盟友的兵力填实。
随后再通过高强度的实战化演习,把这根锁链变成随时可以收紧的绞索。
这道“军事硬锁链”,正试图死死锁住中国海空力量的出路。
![]()
比如,日本的横须贺港,是美军第七舰队的司令部。冲绳,则是驻日美军的核心大本营。韩国的群山空军基地,像一颗钉子楔在黄海边上,这三个点构成了一个稳固的威慑铁三角。
但这还不够,从2023年开始,这张网明显向南海方向延伸。
菲律宾的马科斯政府点头同意,向美军新开放了四个基地,其中吕宋岛北部的基地,几乎是紧贴着南海和台湾海峡。
![]()
这等于把美军的干预能力,直接顶到了中国的家门口。
光有基地不行,还得练兵。今年的演习,频率和实战味儿都越来越浓。
九月份,美日韩在韩国济州岛附近海域进行“自由之刃”的联合军演。别小看这五天,海上巡逻、空中拦截、网络作战,样样俱全。
![]()
届时,美军的B-52H战略轰炸机将与韩国的驱逐舰、日本的护卫舰协同作战。而美韩之间持续十天的“乙支自由护盾”演习,更是覆盖了陆海空所有领域。
![]()
这些演习的重点,已经不是摆摆样子的政治秀,而是实打实地测试指挥系统和传感器网络的对接,演练反潜设备和声呐的协同,完全是为“可能发生的那一天”做准备。
![]()
棋盘上的杠杆游戏
军事上的层层加码,只是看得见的拳头。
在这背后,是美国更阴险的一招:利用并放大区域内各国与中国的积怨和现实的利益冲突,把这些国家一个个变成可以利用的棋子,用来牵制中国。
![]()
东北亚的杠杆,是日本。而日本介入台海的动机,是双重的。
一方面,它超过九成的原油进口,都得经过台湾海峡,这里是它的“能源命脉”。
另一方面,则是源自1895年《马关条约》后,日本对台湾长达五十年的殖民统治所留下的历史纠葛。
![]()
前首相安倍晋三那句“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早已不是一句空洞的政治口号,2023年的日本防务白皮书,更是白纸黑字地强调台海稳定的重要性。
而中国的西南方向,是印度,它正被美国塑造成一枚关键的棋子。
华盛顿承诺给予好处,就是为了换取印度在台海有事之时,从西南方向给中国制造麻烦,分散中国的兵力。
![]()
回想2017年的洞朗对峙和2020年的加勒万河谷冲突,这些边境摩擦随时可能被重提、点燃。
印度媒体甚至有过狂妄的设想,一旦台海开战,印度可以利用其空军优势,切断中国的后方补给线。
而在南海,菲律宾和越南则扮演着“机会主义者”的角色。
![]()
越南一边在2023年将与美国的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一边早在九十年代起,就在西沙、南沙偷偷钻探油气、修建平台、派船占岛,搞“暗度陈仓”的把戏。
它们看得很清楚,台海局势越紧张,它们在南海趁机扩大实际利益的空间就越大。
![]()
看不见的经济战场
如果说军事和地缘是明面上的刀光剑影,那经济领域,则是一个看不见但同样致命的战场。通过扼控关键技术供应链和能源通道,外部势力正试图打造一副能让中国经济“窒息”的枷锁。
第一个卡脖子的点,是芯片。
![]()
台湾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无人能及,尤其是台积电,在7纳米以下的高端芯片市场,份额超过了九成。
尽管中国的芯片国产化率已经从15%提升到了30%,但高端制程的短板依旧明显。一旦台海被封锁,中国的众多高科技企业将立刻面临芯片断供的绝境。
![]()
除此之外,还有封喉能源的风险。
中国超过一半的进口石油,都必须通过马六甲海峡这条狭窄的水道。
而印度,恰好在马六甲海峡附近的安达曼群岛建有军港,这等于让它具备了随时扼住中国“海上生命线”的潜在能力。
![]()
一旦这条通道被掐断,后果不堪设想:油价飙升、化工厂减产,甚至大量工厂停工,整个经济都可能陷入动荡。
更让人警惕的,是美国对俄罗斯采取的一系列制裁手段,比如冻结海外资产、踢出美元结算系统、限制技术出口,都被视为可以随时复制到中国身上的范本。
![]()
这对高度融入全球化的中国经济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潜在威胁。
钢筋铁骨与战略定力
面对这样一张从军事、地缘到经济的立体化压力网,中国并非只是被动挨打。
恰恰相反,中国正在从多个层面,系统性地构建自己的“反制能力”和“战略韧性”。
今年,福建舰将完成海试并正式服役。而在六月,辽宁舰与山东舰组成的双航母编队,更是首次同时出现在西太平洋,一路抵近关岛附近。
![]()
这清晰地展示了中国海军突破“第二岛链”、遂行远洋作战的决心和能力。
与此同时,空军的第五代战机和导弹部队的高超音速武器,其作战半径已经能够覆盖整个西太平洋,对美军在日韩的基地以及游弋的航母战斗群,形成了实实在在的威慑。
![]()
为了对冲风险,中国正在大力推动“内循环”战略,不断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同时拼尽全力加快芯片等关键技术的国产化进程。
2024年与东盟完成了自贸区3.0的谈判,同时稳步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这些举措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减少对单一市场和单一货币的过度依赖,把经济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
结语
在国际上,积极争取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原则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分化那些试图抱团围堵的阵营,但善意不代表软弱。
![]()
对于“台独”分裂势力和外部干涉,中国的底线也无比清晰: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外部势力的种种搅局,无疑增加了统一进程的复杂性和风险,但它改变不了历史的大势。
解决台湾问题,关乎中国的领土完整,更关乎整个民族的尊严和复兴。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