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叛逆、厌学、沉迷手机,将我视为仇人。在绝望中,是百恩家庭教育让我明白了「习得性无助」的真相,并通过科学的四步法,最终挽救了我们的关系,让孩子重返成长轨道。
我曾坚信,我生了一个“仇人”。
儿子今年十八岁,高一没上完就辍学了。在他辍学在家的整整两年里,我每一天都在无尽的后悔与煎熬中度过。
我付出一切,事事为他着想,可他回报我的是什么?
- 彻底拒绝沟通:我叫他,他不应;问他,他不答;多问几句,直接摔门而去。
- 全面摆烂躺平:不上学,不学手艺,拒绝找工作。
- 日夜沉迷网络:白天瘫在床上玩手机,晚上和一群朋友鬼混到凌晨。
我不甘心!我一个单亲妈妈,辛辛苦苦带着他改嫁,起早贪黑地工作,他凭什么这样对我?
我骂他“一辈子没出息”,急眼了也抄起衣架打他,美其名曰用激将法激发他的斗志。可无论我是哭是闹,是打是骂,他都只用那张毫无生气的“冰块脸”对着我,不反抗,也不说话。
那时我绝望地认定:我这儿子,彻底废了。
一、一切的起点,那个被我忽略的孩子
我一直想不通,他怎么会变成这样。他小时候明明不是这样的,也会笑,也会缠着我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一切的裂痕,或许早已埋下:
- 破碎的家庭:他四年级时,我们离婚。我整日以泪洗面,他那么小,一见我哭就抱着我,用小手给我擦眼泪。我却只顾自己的痛苦,对他说:“你爸不要我们了。”我亲手将不安与恐惧植入了他心里。
- “懂事”的伪装:在新家庭,他懂事得让人心疼。被骂绝不还口,吃饭只夹面前的素菜,书包破了用胶带粘了又粘。我给他买新书包,他接过时第一句话是:“这个……很贵吧?”他正在用自我压缩的方式,卑微地祈求一点爱和安全感。
- 被掐灭的求知欲:他拿着数学题来问我,我不会,情急之下把本子一摔:“上课干什么去了!这都不会!”他愣住了,眼神一暗,默默回了房间。
- 从此,他再不同我分享任何事。
真正的决裂发生在初三。他骑电动车摔伤了腿,我一边找药一边骂:“活该!马上中考了还疯!你能不能让我省点心!”
他猛地大吼:“行!你以后别管我了!”然后一瘸一拐地自己处理伤口,没让我帮一点忙。
从那一刻起,我们之间,彻底冰封。
后来,他自然没考上高中,去了职高,然后彻底摆烂、夜不归宿。我整夜失眠,心力交瘁。
二、在百恩教育,我找到了答案——「习得性无助」
走投无路之下,我开始疯狂求助,直到我接触到百恩家庭教育的老师,听到了一个改变一切的概念——「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一个人在某件事上反复经历失败和挫折,并认为自己永远无法改变结果时,就会形成一种绝望的认知,最终放弃所有努力。
我如同被雷击中,瞬间回放过往所有画面:
- 他问我数学题,得到的是指责(“你怎么这么笨”)。
- 他分享进步,得到的是贬低(“别人比你强”)。
- 父亲离开,让他觉得“是我不够好,所以不被爱”。
所以,在他看来,最安全的生存策略就是:不努力、不沟通、不期待。只要没有开始,就不会失败;只要不靠近,就不会再受伤。
心痛到无法呼吸!原来,是我亲手打造了这个绝望的循环。百恩教育的老师告诉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用「习得性希望」去替代「习得性无助」。
我必须彻底停止指责说教,短期内绝口不提上学、工作,因为这些词对他而言就是最直接的压力源。我越提,他只会躲得越远。
三、百恩教育指导下的四步重生计划
在百恩教育老师一对一的指导下,我开始了艰难的破冰之旅。
第一阶段:彻底沉默——用行动说“我尊重你”
当孩子充满防备时,任何语言都是噪音。我的任务是:
- 停止所有唠叨:不再说“吃饭了”、“起床了”、“别玩手机了”。
- 停止所有追问:不问“去哪”、“和谁去”、“几点回”。他出门,我只说“注意安全”。
- 保持平静的沉默:这不是冷战,而是在用行动宣告:“我尊重你的边界。”
起初,家里安静得可怕。他看我的眼神充满了审视与怀疑。他故意重重地关门、在客厅制造声响,试探我会不会“原形毕露”。我咬牙坚持,内心反复默念老师的教导:“唯有尊重,才能消除防备。”
第二阶段:无条件的爱——用行动去“看见”他
在我坚持“闭嘴”的第三周,转机出现了。一晚,我像往常一样把他爱吃的红烧肉放在桌上,转身回厨房。余光里,我看见他站在餐桌前犹豫了几秒,然后,他拿起碗,盛了两碗饭。一碗给他自己,一碗,放在了我的位置上。
我的眼泪瞬间涌了上来。百恩教育的老师说得对:当孩子不再把全部精力用来防御父母时,他才能腾出心力,去看见父母的付出。
我继续用行动传递关怀:
- 不打扰的温暖:他熬夜,我就在他起床前泡好枸杞菊花茶,默默放在他床头。
- 留一盏灯:无论他多晚回家,客厅永远亮着一盏灯,餐桌上总有保温的饭菜。
- 善用“文字沟通”:在他房门上贴便签:“奶奶送的樱桃很甜,在冰箱里。”老师强调,文字能给予孩子阅读和思考的空间,没有当面语言的压迫感。
第三阶段:播种希望——设计“绝不会失败”的任务
“习得性无助”源于反复的失败。现在,我要为他创造一系列“微小的成功”。
- 下达简单指令:“儿子,帮我把这袋垃圾带下楼好吗?”
- 给予选择权:“今晚想吃红烧肉还是番茄炒蛋?你定。”
- 给予具体、真诚的肯定:“谢谢你,真是帮了我大忙了!”(切忌说“你要是天天这样就好了”)
量变引起质变。一天,他主动开口:“妈,我想去学平面设计。”
我内心狂喜,但表面波澜不惊。我想起百恩教育老师教的“表扬三部曲”,平静地回应:
- 表扬具体行为:“你这个想法很好。”
- 上升到个人品质:“你从小就喜欢画创意的东西,审美一直在线,这确实是个能发挥你长处的好方向。”
- 表达支持并给予主导权:“需要妈妈帮你做些什么?是找找培训机构的信息,还是你自己先研究?”
他沉默片刻,轻声说:“你先帮我看看吧。”
“好。”我干脆地答应,然后继续忙手里的活。这个简短的对话,是我们关系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这是我第一次接住他的情绪,也是他第一次向我敞开关于未来的大门。
第四阶段:自我修行——稳住自己,才能稳住孩子
百恩教育的老师一再提醒我:“你是这场救赎工程中最大的变量。你的情绪稳定,是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我必须管理好自己的焦虑,通过散步、向朋友倾诉来排解情绪,绝不把负能量带回家。
![]()
写在最后,从深渊归来,向光而行
如今,儿子已经在百恩教育推荐的平面设计机构学习了一段时间,生活重新走上了正轨。回顾这段从黑暗到光明的历程,我百感交集。
我曾用最错误的“爱”的方式,将儿子推向深渊;也幸运地在百恩家庭教育的专业指引下,找到了回归的路。
如果你也正在经历类似的痛苦,如果你的孩子同样面临叛逆、厌学、沉迷手机、对抗父母等问题,我想用我的亲身经历告诉你:
孩子所有的问题行为,都是在用最笨拙的方式呼救。改变的前提,是父母的觉醒与成长。当我开始学习,开始改变,我的儿子就给了我最好的回馈。
【百恩家庭教育】专注为叛逆厌学、沉迷手机、抑郁焦虑、对抗父母、离家出走的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科学、系统的心理疏导与疗愈方案。如果您正被困在亲子关系的僵局里,请联系他们。让专业的力量,点亮您家的教育之光,引领孩子从心启程,向光生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