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阅读《黑龙江日报》。
作者刊发诗歌的版式图。
□邢海珍
今年是《黑龙江日报》创刊80周年。翻动那一叠叠刊登过我作品的报纸,心中感慨万千。人生80年,几乎就是一辈子,而这份陪伴共和国走过风雨历程的报纸,却愈发青春激扬、生机勃勃。于我而言,这片天地,无疑是滋养我文学生长的沃土。此刻,感恩之心,难以言表。
最早在《黑龙江日报》发表作品是1986年,“天鹅”副刊发了我的两首诗:《关东路》《北方,留恋着夏天》,大约70行,占了很大一块版面。那时的副刊编辑是张华老师,他对我的写作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并把一些读者来信转给了我。
在我写作的道路上,《黑龙江日报》的“天鹅”副刊是激励我创作的加油站,是我投稿的园地。我的许多诗歌、散文、评论在省报副刊发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的文学影响力。曾经有一位高中学生拿着刊发我作品的报纸,经过辗转打听到我的工作单位,要向我学习写诗。还有的作者通过写信与我探讨写作问题,大大激发了我的写作热情。
《黑龙江日报》副刊是我多年来一直关注的对象,从上个世纪的80年代开始一直到今天,我发表了大量作品。在文学的道路上我能坚持到今天,“天鹅”副刊功不可没。“天鹅”是在全国很有影响力的党报副刊,是很多文学爱好者争相投稿的平台,尤其是黑龙江本省作者,把在“天鹅”发表作品看作高品位的文学追求。
我可以这样说,《黑龙江日报》是把文学副刊做大做强的典范,既有“天鹅”的纯文学作品,又有“读书”的评论文章,还有“北国风”地域特色鲜明的纪实性散文、特写,几乎涵盖了文学的各个领域。能以报纸之力,光照文学沃土,是多么可贵的努力!对此我们充满感激。
我们应当感谢一代代的编辑们,他们以高度的敬业精神、良好的文学素养,不断地提高副刊的质量和品位。我能够说出一些为我发表过作品的编辑名字,虽然我与他们素不相识。比如最早发表我诗歌的张华老师,他也是一位诗人。还有曾一智、冯国文、李景冰、王咏梅、杨铭、任永恒、陆少平等多位编辑老师,他们都曾发表过我的作品。
还有《生活报》的“随笔”副刊,如今我还保存一些样报,责编是李树权,后来才知道他是风靡诗坛的著名诗人桑克。曾有一段时间,他在报纸上为我发表了许多首短小的诗,如今想起来仍让我心中温暖,他的夫人杨铭老师就是“天鹅”副刊的一位优秀编辑,我的一些诗文就是她亲手编发的。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与黑龙江省作家协会联合举办了征文活动,我的组诗《伟大的牺牲者》荣获了一等奖,全诗在《黑龙江日报》上发表,对于一个文学爱好者来说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我非常感谢这次活动,感谢《黑龙江日报》刊载我的作品,让我在这个历史节点能够表达自己的心情。
从第一次在《黑龙江日报》发表作品到现在,已有40年的时间了,回首往事历历在目。一转眼,《黑龙江日报》迎来了创刊80周年。细细想来,有那么多好编辑,让《黑龙江日报》的文学副刊成为了时代的风景,就像松嫩平原的天地一样开阔、辽远。我的文学沃土之上,有“天鹅”展开翅膀奋力翱翔。祝愿《黑龙江日报》80周岁生日快乐,也祝愿“天鹅”“读书”“北国风”青春常在,永远年轻!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绥化学院教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