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文登营镇前北风口村的“咱家院子”家庭农场里,热闹得满是烟火气。农家乐餐厅内,从市区来此团建的市民正有吃有笑;后厨里,李媛媛正忙着叮嘱师傅,把刚从菜园拔的青菜多洗两遍……
![]()
“咱家院子”家庭农场。
46岁的李媛媛,是文登营镇小有名气的农业致富带头人,今年是她返乡创业第9年。从房地产行业的“销冠”转型“新农人”,从种地“小白”到守着百余亩农田搞生态养殖,再到创新打造6000平方米“有机种养+餐饮+民宿+采摘”的农家乐园,她不仅圆了自己的田园梦,更带着乡亲们闯出了一条增收路。
![]()
“新农人”李媛媛。
在做家庭农场前,李媛媛在房地产行业摸爬滚打了15年。每当深夜加班时,她就格外怀念老家的“鲜”与“真”:果园现摘的瓜果汁水满溢,大锅炖的土鸡香飘满院。2017年,她回乡时看到老家守着优质农产品难增收,大好乡村资源无人问津,便毅然放弃了自己的房地产企业,回前北风口村二次创业,当起了“新农人”。
![]()
了解蔬菜长势。于培旭 摄
“我一开始是个种地‘小白’,但我深知不懂就问、不懂就学的道理。”李媛媛回忆道,她常常带着本和笔蹲在地里,记录各种天气、土壤状况以及农作物长势情况,每周都往烟台农科院跑,跟着专家学土壤改良、种养搭配,还把专家请到村里实地指导。最终凭着“有机种养结合”的循环生态模式,收获的农产品和家禽大受客户认可。“我一边种樱桃、烟薯,一边养土鸡、大鹅,用残果、农作物秸秆喂鸡、大雁,再将家禽粪便还田当有机肥,既节约成本,又绿色健康。”
![]()
工作人员整理各类蔬菜。
在有机种养殖搞得风风火火时,客户的一句提议,又让李媛媛有了拓展业务的新想法。“经常买我农产品的客户说,你家的东西这么好,要是能有个地儿,从地里现摘食材、现做现吃就更好了。”就这样,李媛媛便着手打造起集餐饮、民宿、采摘、养殖于一体的规模化经营:以村里闲置多年的老小学为基础,将这处承载着她和父亲两代人求学记忆的破旧建筑翻新,改造成极具特色的农家乐。升级简易厨房成农家乐厨房,所有食材来自农场,鸡现杀现炖、菜现拔现炒,靠“原生态”和“乡愁”留住游客。同时,开拓采摘园,按季节推出草莓、猕猴桃、地瓜采摘体验,还加入研学项目,带城里孩子认识小麦等作物,体验挖地瓜、摘瓜果的乐趣,让游客四季有得玩、老少都尽兴。
![]()
杂粮产品整齐陈列。
创业路上,李媛媛也不是一帆风顺,甚至可以说困难重重。最初转行,有身边人的劝阻,直言“城市工作好,不应该回乡种地”;经营农场的过程中,因场地原因一度被迫迁移;遇大雪压棚损失惨重,她蹲在雪地里哭,却仍咬牙坚持自筹资金重建大棚……
![]()
直播推广农产品。于培旭 摄
如今,李媛媛打造的“咱家院子”家庭农场,正悄然成为乡村近郊游的热门打卡地。此外,为让好产品走出文登,李媛媛积极打造特色农产品矩阵,还利用过往资源拓展销售渠道,以微信朋友圈带货为主,辅以直播、网店,产品如今不仅卖到济南、北京,还发往东北三省等地。
从“种植小白”到懂科学、会创新、有拼劲的新农人,9年时光,李媛媛晒黑了皮肤、磨厚了手掌,却把农田变成乡村打卡地,同时尽力反哺乡邻。“我回乡创业,不只是想办好一个农场,也想带着乡亲们一起富。”开办农场以来,李媛媛通过订单农业带动200余名农户增收,创建“家门口就业工坊”提供乡邻近百个岗位,收获文登区级巾帼创业就业实践基地、“名特优新”特色类个体工商户、乡村振兴“齐鲁之星”等荣誉。
威海晚报记者 周颖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记者姚威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