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贵州三都:以“小积分”撬动“三治融合”基层治理新格局

0
分享至

“这袋米、这瓶洗洁精,都是扫楼道挣的积分换的!社区干净了,日子也更有奔头!”贵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凤羽街道城南社区的韦大叔,拎着兑换的生活用品向邻里分享实惠。

三都县凤羽街道是汉、水、苗、布依等多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占比超90%,面临语言沟通不畅、老年群体行动不便、治理参与度不均等难题。近年来,该街道以“积分制”为关键抓手,深度融合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理念,将治理要求转化为群众可参与、可感知、可获益的实践,破解治理痛点,为少数民族地区法治治理注入活力,构建起基层治理共同体。


城南社区举行积分兑换活动。

积分赋权强自治:让群众成为法治治理“主人翁”

“街坊的事街坊说了算!”这是凤羽街道推行积分制的核心准则,更是激活基层自治内生动力的关键。为让积分规则贴合民生、摒弃形式主义,各村(社区)组建由“两委”成员、网格员、群众代表、志愿者构成的积分工作小组,通过院坝议事会拉家常、入户走访听意见、群众大会集众智等方式收集诉求,实现积分项目从“干部定”到“群众议”的转变。

依托“请你来协商”基层民主议事平台,街道累计召开18场议事会,针对“积分项目不合理”“兑换流程繁琐”等问题动态调整规则,保障群众在法治治理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正如群众代表韦大姐所说:“以前觉得社区工作是干部的事,现在积分规则、兑换物品咱都能提建议,真正觉得是自己的事。”

针对街道少数民族多、老年群体占比高,存在语言沟通和行动不便的情况,凤羽街道创新建立“双语积分专员”队伍。由掌握汉语与水族、苗族等语言的工作人员或志愿者担任,提供政策翻译、上门登记、帮带兑换等服务,打破治理“语言壁垒”,截至目前已服务1000余人次,成为连接群众与治理工作的“暖心桥梁”。

此前,水族居民韦大叔因文化程度低、不会写字曾面临积分登记难题,在“双语积分专员”的上门讲解与帮助下,不仅掌握了积分获取与兑换流程,还成了楼道“清洁达人”,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切实感受到“干活有奔头”。

据统计,街道通过积分制激励,已有300余名群众常态化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累计兑换物资超7万元,发放积分券700余张,覆盖1500余人次。从规则制定到服务保障,凤羽街道以积分制为纽带,将群众诉求转化为治理动能,破解“干部干、群众看”难题,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为基层自治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凤羽司法所为老年人普法。

积分树德扬新风:为法治治理涵养文明土壤

“以前觉得社区清洁是干部的事,现在扫扫还能得积分换东西!”年过六旬的平阿婆,如今成了社区“文明榜样”。起初她对环境整治积极性不高,在积分工作组成员的多次劝说后,她每天从楼道顶层往下清扫,蛛网、碎渣都不放过。

考虑到她年纪大,工作组简化申报流程,每月上门核对时顺带登记积分。目前平阿婆已累计积分220分,常把兑换的洗衣液、肥皂分给邻里困难户。在她带动下,居民纷纷认领清洁责任,昔日杂乱的楼道变整洁,街坊们说:“现在社区比自家还舒心!”

凤羽街道深知,德治是法治的重要基础,唯有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才能为法治治理筑牢思想根基。为此,街道将孝老爱亲、民族团结等道德要求量化为具体积分指标,专门设置“孝敬老人”“好人好事”“公益服务”等德治积分项目。对表现突出的家庭或个人,不仅授予“先进示范户”“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还给予10-50分不等的积分奖励。今年以来,已为美德表现优秀者累计积分1000余分,通过典型引路,让“学习先进、争当模范”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群众的规则意识与集体观念。

针对农村红白事攀比浪费、封建迷信等陋习,街道以积分政策为引导,积极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抵制封建迷信,对按规定简办的家庭给予50-100分积分奖励。这一举措成效显著,今年以来,街道农村红白事平均支出同比下降30%,累计有100余户家庭通过简办红白事获得积分,兑换了洗衣液、食用油等生活用品,让“节俭办事、文明办事”成为新风尚,以文明习惯推动群众自觉遵守公序良俗。

结合“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要求,街道还建立了“红黑榜”评价制度,每月开展卫生评比活动,对积分高的“卫生文明户”张榜表扬,对“卫生最差户”进行提醒教育。今年以来,已开展评比活动36场次,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主动性,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村容村貌持续改善,为基层治理擦亮了“靓丽底色”。


赶集日摆摊设点宣传法律。

积分固法守底线:让法治成为群众“日常尺”

“两位大哥别激动!咱有事好好说,主动和解,双方都能得10分。”今年夏天,张大哥与石大哥为停车位争执,前者坚持“先到先停”,后者主张“近楼栋方便”,险些冲突。巡查的社区干部与调解队立即介入:小李以“街坊和气”劝和张大哥,熟悉水族习俗的潘姐用“以和为贵”传统安抚石大哥,再提积分政策后,两人握手言和并登记积分。这起纠纷的化解,正是凤羽街道“积分+调解”模式的生动实践。

为让法治知识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融入各族群众日常生活,凤羽街道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禁毒、反诈等重点内容,开展专题法治讲课12场次、集中法治宣传100余场次。为激发群众学法积极性,街道明确规定:参与普法活动、领取普法资料、观看法治宣传视频等,均可获得5-10分积分。今年以来,已为参与学法的群众累计积分1500余分,“人人学法、时时学法”的氛围日益浓厚。

在提升群众用法能力方面,街道创新方式方法,在群众会、网格员走访中设置“法律知识抢答”环节,答对基础法律法规问题的群众可获5分/题的积分奖励;同时明确,群众通过法律咨询、人民调解等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的,根据化解效果给予20-50分积分。今年以来,已为“懂法用法”的群众累计积分600余分,让“遇事找法、解决靠法”成为群众共识。


沿江社区举行“红黑榜”评比活动。

此外,街道还探索建立“积分+调解”联动机制,明确基层党员、村民组长、民族族长、楼栋长等参与矛盾调解且成功的,可获30-50分积分;纠纷当事人主动配合调解、达成和解的,各获10分积分。这一机制充分调动了各方力量参与矛盾化解的积极性,今年以来,已为参与调解的群众累计积分1000余分,矛盾调解率达99.6%,形成了“遇事靠积分、解纷齐参与”的良好局面,有效降低了矛盾激化风险,维护了社区和谐稳定。


三郎社区召开群众大会。

如今的凤羽街道,社区环境整洁有序、邻里关系和谐和睦、群众法治意识显著增强,少数民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街道通过积分制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全流程,既激活了群众自治的“动力源”,也涵养了文明新风的“风向标”,更规范了群众守法的“度量衡”,让积分成为串联自治、法治、德治的关键载体,为基层治理持续注入“大能量”。(图/文 吴礼英、杨改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金台资讯 incentive-icons
金台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1463723文章数 20077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