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纸质存单注意!11月新规实施,今后取钱要麻烦了?
小区里的张大爷最近捧着一沓纸质存单犯愁,跟老伙计们念叨:“听说11月银行有新规,以后取存单的钱要多带一堆东西?”旁边李大妈也跟着点头,说自家老伴的存单快到期了,担心年纪大忘带材料白跑一趟。
确实,2025年11月起,央行《存款凭证管理办法》的补充细则正式落地,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都同步更新了操作流程,纸质存单取款多了几道“安全门槛”。但这可不是故意给大家添堵,而是为了防诈骗——2024年全国就有1.2万起存单诈骗案,涉案金额超80亿元,新规就是给咱们的“钱袋子”上保险。
![]()
1. 11月新规核心变化:3个“硬要求”必须记牢
这次11月实施的新规,核心是细化了身份核验和流程规范,主要有3个关键变化,不管是本人取还是找人代取都得注意:
首先是大额取款要提前预约+登记。按央行《人民币大额现金管理办法》,5万元及以上取款,必须带本人身份证原件登记信息,不用额外解释资金用途,但得确保证件在有效期内。10万元以上建议提前1天预约,50万元以上大额存单提前支取,预约时间要延长到3个工作日。
其次是密码规则收紧。以前密码输错能试两次,现在不管本人取还是代取,输错一次系统就会锁死取款功能,当天没法办理,得第二天再来,忘了密码只能本人去重置(特殊情况可申请银行上门核实)。
最后是挂失流程优化但要及时。纸质存单丢了不用等60天公示期,挂失后24小时就能补发,但补发后的存单会纳入系统监控,防止重复支取,而且挂失必须本人带身份证办理,不能代办。
2. 取钱分3种场景:材料带对才不白跑
新规下取钱不用瞎折腾,关键看“是不是本人取、金额多少、到期没到期”,3种常见场景对应不同要求,照着准备就行:
- 本人取,5万以下且到期:最省事!带本人身份证原件、存单和密码,到开户地同城网点直接办,不用提前预约,几分钟就能搞定,流程和以前没差。
- 本人取,5万以上或未到期:5万及以上要带身份证原件+存单+密码,提前1天给银行打个电话预约;未到期提前支取的,利息按实际存期对应档次计息,不再一律按活期算,能少亏点利息。
- 找人代取,不管金额大小:这是变化最大的!5万以下且到期的,代理人要带自己和存款人的身份证原件、存单、密码;5万以上或存单设了自动转存的,哪怕只取1块钱,也得带齐两人身份证原件,而且取的钱只能转存到存款人本人账户,不能转到代理人账户。提前支取的话,还得让存款人写一份“提前支取同意书”并签名。
3. 2个“便民通道”:特殊情况不用愁
新规也考虑到了特殊人群,比如老人卧病在床、身份证丢失等情况,银行专门开了便民通道,不用硬凑材料:
如果存款人年纪大、行动不便,代理人可以带自己的身份证、存单,还有户口本、结婚证等亲属关系证明,再附一份医院诊断证明或社区开具的特殊情况说明,提前给银行打电话预约,1-2个工作日内银行会安排人上门核实,核实通过就能代办取款。
要是存款人身份证过期或丢失,先办临时身份证,部分银行也认可,但建议提前跟开户网点确认,避免因为证件问题耽误办理。另外,65岁以上老年人,银行会在存款到期前7天、3天和当天通过短信、电话双重提醒,记得提前在银行更新联系方式才能享受。
4. 新规不是“添麻烦”:一年能少上万起诈骗
很多人觉得新规流程复杂,但背后都是实实在在的安全保障。2024年就有女儿伪造母亲存单支取5万元被判刑的案例,还有老人被冒充客服诱导泄露密码,导致24万存单资金被盗转的情况 。
新规实施后,身份核验更严、资金去向更明确,能从源头减少冒用身份取款、伪造存单等诈骗行为,预计能减少30%以上的存单诈骗案。而且提前支取利息计算更合理,挂失补发更快,长期来看反而能帮大家少踩坑、省时间 。
其实11月新规算不上“麻烦”,只是把该有的安全流程细化了。只要提前看清存单是否到期、金额多少,按场景带齐身份证、存单和密码,就能顺利办理。家有老人或多份存单的,不妨趁现在整理一下,把银行联系方式存好,到期前打个电话确认流程,就不会白跑一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