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指导8家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企业,共同发起并签署食品安全管理自律公约。其中,协同建立入网食品生产销售者“黑名单”,防止相关主体通过更换账号等方式重新“入网”,实现“一处违法,全网受限”等引发强烈共鸣。
网购的空前发达,让“一键下单、美味到家”成为常态。但各类问题也层出不穷。食材过期,线下不敢卖,线上吆喝忙;无堂食餐馆后厨脏乱差,“幽灵外卖”屡禁不绝。有消费者调侃,点外卖就像“开盲盒”,全凭运气。更无奈的是,一些商家这边刚被举报或查处下架,转身投到另一个平台,又能重新开张、故技重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极大影响了食品安全监管效能,严重扰乱市场风气。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建立协同“黑名单”,补齐了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缺口。不同于线下,线上平台的一大特点是“所见不一定为所得”,消费者高度仰赖平台的把关。如果说早些年,各大平台处于野蛮生长期,将更多精力投注在“跑马圈地”“规模内卷”上,给了不法商家钻空子的机会,那么现在,事业版图已相对成熟,就必须告别各自为战,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降低试错成本、提升监管效能。让“一处违法、全网受限”落到管理的每个环节,让不法商家彻底凉凉,才是对用户真正负责。
守护食品安全,一处都不能“漏”。“互联网+”深度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线上线下同一标尺、同样严格管理,愈发成为共识。建立协同“黑名单”只是开始,在技术支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信息共享可以逐步扩大覆盖。比如,此次自律公约还提到,依托相关政务数据核验平台、视频核验、经营地址定位验证、现场确认等手段对资质信息进行审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网售食品标签、宣传销售、消费评价等行为及信息进行监测排查等等,其实都可以联动起来。
目前,餐饮外卖即时配送日订单峰值突破2亿单,服务用户超过5.5亿人,市场规模超万亿元。把牢安全关,将美味与健康送到千家万户,是一道惠及大众的民生题,也是社会治理的必答题。
撰文:田闻之
(来源:长安街知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