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十年代,台球曾经是街头巷尾最常见的休闲娱乐活动,在许多小城镇、乡村小卖部的门口,一定会有几张台球桌,有的可能已经破旧不堪,用各种胶带或胶布裹起来,但这丝毫不影响年轻男女们的热情,简陋的棚子里,他们穿着喇叭裤,叼着香烟,染着头发,是不是还对过往的美女吹一声口哨……
![]()
那时候的台球,是一种“街头文化”,但随着社会发展,网络普及,无论是在大城市,还是在边缘乡镇,突然之间打台球的人变少了,曾经在很多小卖部门口,看到破败的台球桌,无人问津。
不知道有没有人研究过台球文化在中国改开之后几十年的演变,从兴起风靡,再到几乎销声匿迹,这背后不仅有文化的演进,更有经济和社会形态的变化,尤其是在广大乡镇,互联网的兴起,让年轻人的娱乐方式变得更多元,城镇化让留下来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这种娱乐需求必然越来越少。
本以为,街边台球,只能是悠久的回忆,台球逐渐演变成一种专业小众的赛事。但这两年,台球的突然兴起,让人“眼前一亮”。
忽如一夜春风来,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各地新开了许多许多宽敞明亮、装修豪华的台球厅,设备先进,灯光亮眼,俊男美女穿梭其间,让人觉得一看就是高档消费场所的样子。当然,与之相对应的,是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
有人可能觉得这么说有点过了,看几个数字就知道了。2024年及2025年前十个月,中国累计新增台球企业超过21万家,平均每月新开1万家台球厅,2025年中国台球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
这背后就有一个问题,人们为何突然又钟爱“台球消费”了呢?看到一家台球厅的广告,“998元,包一杆进洞”,价格是不是很贵,但后面这句话的内涵,又是不是更加“内涵”呢?
对于很多人来说,台球消费固然较高,但也就一个小时几十块钱不得了了,三五知己,喝酒之后,去消遣一下,健康,又轻松,打球的时候还能交流谈心,未尝不是一件乐事。
但是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新闻对“台球厅”的报道,味道变了,每一次报道台球厅,似乎都要与“擦边”结缘,甚至还出现了“台球公主”,当然还有台球大叔的瓜(),这些内容,看起来是媒体揭露一些内容,只是,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倒像是在为台球厅做广告(别乱理解)。
有位女士回家看老公的消费账单,发现这些背后,是台球这个娱乐方式的“擦边”化,甚至有人说,这是“商K下沉”的一种经营模式。
这些年,许多业态在新生,也有一些业态在被自己玩死。比如,湖北、江西、湖南等多地警方都陆续发布通告,明确针对台球室等场所的涉H乱象开展专项整治。
任何娱乐,如果不健康,就必然不长久。台球厅的兴起,其实是一种健康娱乐方式的复活,但“盲目高端”与“擦边”化,大约长久不了。从消费的角度来看,老百姓消费得起的,才具有生命力。
文中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