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欣
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加强能源、基础设施、绿色产业、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在彼此成就、共创未来中共同迈向现代化。”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领下,人类文明发展进入数字化、智能化交织推进的新阶段。随着数字经济迅猛发展,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维护国家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日益显现。如何在数字化浪潮中携手应对挑战、深化互利合作、增进人类福祉,成为各国必须回答的现实问题。
上海合作组织作为26国参与、在50多个领域开展合作、经济总量接近30万亿美元、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日益增强的世界最大区域组织,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在深化数字合作、共同迈向现代化方面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以“中国行动”弘扬“上海精神”,通过协同推进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积极探索加强数字合作的实践经验,打造数字合作的“上合样板”,为建设数字时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上合贡献”。
以硬联通为基础,推动打通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进一步打通数字基础设施,是加强数字合作的物质前提,必将为推动上合组织大家庭成员共同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近年来,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合力推进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硬联通项目,不断增强数字合作的底层支撑。比如,中国同巴基斯坦的跨境光缆项目建成开通,帮助巴方提升了网络联通速度和稳定性,让相关地区的网络连接更加安全稳定快捷;中国参与投资建设中吉乌跨境光缆等项目,将区域网络时延降低了40%,显著提升了数据传输效率;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大数据合作中心设立,为成员国加强数据共享、产业协作搭建了全新平台;等等。数字硬联通涵盖5G网络、跨境光缆、数据中心、智慧城市等,有利于突破信息流动的“瓶颈”,释放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潜能。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数字硬联通,携手打造开放、公正、非歧视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把区域数字合作推向纵深。
以软联通为保障,加强规则标准制度供给。上合组织成员国在数字合作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有效服务各国数字经济发展成长。同时要看到,各成员国之间数字化发展水平仍然存在不小差距,部分国家的网络普及率与数据应用水平仍然偏低。这种差异正是南北“数字鸿沟”乃至“智能鸿沟”的一个缩影。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弥合南北“数字鸿沟”,就要把硬联通和软联通结合起来,把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技术能力水平与推动数字治理政策、规则、标准对接结合起来,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更相适应,更好实现各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上合组织大家庭深化数字合作提供坚强制度保障。目前,通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等机制,上合组织已经通过了《上合组织成员国关于数字化和信息通信技术领域合作的构想》《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关于数字经济领域合作的声明》等纲领性文件,并加以积极落实。我们要以此为指引,不断凝聚共识,进一步以共同标准优化制度环境、提升数字合作效能,增强全球数字治理的协调性与普惠性,助力完善全球数字治理。
以心联通为纽带,促进数字文明交流互鉴。民心相通是最基础、最坚实、最持久的互联互通,是深化数字合作、促进数字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精神纽带。硬联通提供物质基础,软联通提供制度保障,心联通提供精神动力,三者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了深化数字合作的完整链条。只有筑牢数字合作的民意基础,增进各国人民对于加强数字合作的理解和信任,才能推动上合组织大家庭数字合作行稳致远。促进民心相通,关键是要让数字合作有效惠及各国人民。数字化浪潮带来的发展红利不应垄断在少数国家的手中,而应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理念,高度重视以数字合作惠及民生,提出促进数字时代互联互通倡议、《全球数据安全倡议》等,推动共同打造数字命运共同体。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计划在有需要的成员国实施100个“小而美”民生项目,充分体现了中国以区域合作提高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真诚意愿和坚定决心。我们要把数字合作惠民生作为加深各国人民友情的重要立足点,不断把心联通的纽带系得更紧。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11日 09 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