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6日,俞敏洪在抖音发了条声明,确认孙东旭离职了。
说的话挺体面的,个人原因离职、保持良好沟通、没有任何龃龉和隔阂。
不过自从小作文事件和董宇辉出走之后,大家都清楚,孙东旭离职也就是个时间问题了,能拖1年多,也算是给两边都留点体面。
![]()
![]()
孙东旭2007年就跟着俞敏洪干了,一路从天津的英语老师做到东方甄选CEO,把公司拉到上市。
现在公司股价从53.7港元跌到21.68港元,腰斩了,2025财年营收跌了32.7%,孙东旭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走了。
当然,孙东旭通过2023年初套现的2亿港币,以及1639万的年薪,早就财富自由了。
往回看就有意思了。
2023年12月的那场小作文风波,孙东旭在直播间摔手机、训董宇辉,结果自己被免了CEO和执行董事。
那时候东方甄选的公告写的是很硬的,说孙东旭对公司品牌及声誉管理不善,不过俞敏洪在评论区又说,东方小孙不会离开东方甄选。
![]()
这一年多,孙东旭就挂着个人顾问的名头,法定代表人还写他名字,但直播间看不见他,决策层也听不到他声音。
今年8月网上就在传,说他要离职,东方甄选还专门辟谣说在休假。
现在,靴子终于落地了。
这事儿的底层逻辑其实挺简单:当一个企业的灵魂人物只有一个时,所谓联合创始人就是个随时可以被消解的概念。
孙东旭再能干管理,东方甄选这块招牌上,姓的只能是俞。
就如同董宇辉再能带货,东方甄选这块招牌上,姓的只能是俞,一个逻辑。
你能力强可以给你CEO位置,但你一旦碰到品牌人设这根红线,对不起,得让路。
况且东方甄选现在确实尴尬。
2025财年上半年净亏损近亿,虽然下半年扭亏了,但全年营收还是跌了三成多(2025年才对应的是截止2024年11月30日)。
这时候最需要什么?是稳定的对外形象,是俞敏洪这个「教育界大佬」的人设继续发光发热,而不是让一个已经被打上「危机公关不力」「PUA年轻人」标签的人继续留在聚光灯下。
稳,就是东方甄选的核心。
所以就连孙东旭离职的声明,说的都很稳。
开头强调“东旭和我是东方甄选的创始人”,功劳给足了;然后说“我鼓励他坚持”,显得仁至义尽;最后落在“我们保持良好沟通”,给外界一个体面交代。
整个叙事里,孙东旭离开是个人选择,是自己要走,不是被清洗,不是被劝退。
![]()
但真实情况呢?
我个人觉得更像是场延迟了一年半的温柔清场。
小作文事件后,孙东旭其实就已经出局了,只是双方都需要个缓冲期。
俞敏洪需要时间稳住团队、稳住股价;孙东旭需要时间接受现实、规划退路。
这一年半,本质上就是在走职场上的离婚冷静期。
现在时机到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大家体面分手。
俞敏洪继续当他的东方甄选掌舵人,每天工作16小时,把这个项目当作「未来一二十年的志向」。
孙东旭呢,拿着法定代表人的头衔退居幕后,手里钱反正不少,未来或许做做投资,或许自己再创业,反正天眼查上显示他还挂着好几个公司的执行董事。
这事儿给我最大的感触:商业世界里,真没有什么牢不可破的兄弟情。
对董宇辉这样,对孙东旭也这样。
这都不涉及道德判断,就是再铁的关系,也敌不过利益分配不均,也扛不住危机时刻的价值观冲突。
孙东旭跟了俞敏洪18年,一场直播间风波,就能让这段合作走到尽头。
因为企业一把手只能有一个人,你可以分享荣耀,但别指望能分享决策权,你可以拿高薪,但别以为能撼动核心地位。
不过对于打工人来说,尤其是高级打工人,尽早认清这一点也是好事情。
孙东旭那些年的付出确实算数,但算数不代表你能一直留在牌桌上。
有些人注定只是征程中的同行者,而不是终点的共享者,这可能才是老板的认知角度。
各位大佬觉得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