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9日,蓬江区召开“十五五”规划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和老干部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听取经济社会领域专家、老干部对蓬江“十五五”发展的意见建议,凝心聚力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以高水平规划引领蓬江高质量发展。区委书记李志坚主持会议并讲话,区委副书记、代理区长黄嘉仪,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李达成,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何腾出席会议。
会上,区“十五五”规划课题组汇报蓬江区“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成果,相关部门汇报产业发展、国土规划、交通规划、城市更新、爱国卫生等方面的谋划情况。随后,经济社会领域专家、老干部围绕“十五五”时期蓬江区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战略重点谈看法,针对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文化建设等领域畅所欲言。在听取发言后,李志坚要求区委“十五五”规划《建议》起草组和区有关部门认真梳理、深化研究,充分吸纳到“十五五”规划编制和今后工作中,推动规划更加契合发展需要、顺应群众期盼、体现蓬江特色。
会议指出,全区上下要牢记使命任务,坚决扛起主动服务全国全省全市发展大局的蓬江责任。谋划推进蓬江“十五五”发展,编制“十五五”规划,要心怀“国之大者”,坚决扛起中心城区“挑大梁、强支撑、走在前”的核心使命和历史担当,努力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实现全面进步,为现代化建设作出蓬江新的更大贡献。
会议强调,要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中心任务,奏响高质量发展这个时代最强音。各级各部门要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突破,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会议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在发展中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大的政绩,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收入、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更强的措施,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得益彰。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让天下才、八方客在蓬江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集智聚力绘蓝图 共话蓬江“十五五”
座谈会上,老干部、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结合自身研究领域与实践经验,围绕产业发展、城市规划、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各抒己见,为蓬江“十五五” 时期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对区域发展成果及未来规划表达了充分认可与坚定信心。
锚定产业核心:
夯实实业根基 激活创新动能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 “压舱石”,座谈会上,与会嘉宾聚焦制造业升级、企业发展、园区再造与科技创新,提出多项针对性建议。
“制造业和工业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龙头企业的实力至关重要。”梁荣坚指出,产业发展非短期之功,龙头企业需持续升值,政府应加强引导依托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加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筑牢实业发展根基。
赵全认为,“摩托车产业是兼具代步与文化娱乐功能的朝阳产业,应该将这一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办好摩博会,同时完善园区道路、产业配套等基础设施,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作为本土龙头企业代表,大长江集团总经理杨光玉结合企业实践分享了发展思路:“大长江创立并扎根蓬江区,近几年在研发、制造、产业链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入。” 面对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机遇,他补充道,企业未来将持续推进精益生产,同时推动周边零部件厂商提升技术与质量水平。“建议政府推动零部件企业做强做大,成为各自细分领域的‘小型隐形冠军’。”
海信集团张猛猛总经理表示,海信产业园未来将重点推进高端大屏产品研发和内销市场拓展,而这一转型需要政策支持工厂技术改造。“希望政府进一步加强内销相关政策扶持,同时通过高端产品布局吸引高端人才、推动产线升级。”
“今年以来企业在全球化布局上面迈出了非常关键的一步,通过整合优质海外资源,实现在出海到扎根的这个过程,希望蓬江区可以持续开放合作,拓展全球化的发展空间”,海目星集团总经理助理蒋帼怡建议:“可以持续完善对外经济的政策,打造更便利、开放的一个国际营商环境。”
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广东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林展江建议持续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布局量子科技、生物计算等未来产业。” 他强调,需深化政策、科技、人才协同赋能,加强高新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相关政策宣贯与联动,完善人才与教育、产业的衔接机制。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陈中坚则从招商与产业生态构建角度补充建议,建立常态化机制关心本土企业,鼓励现有企业以商招商,引导其上下游企业落户,涵盖制造业、建筑业、现代农业、文旅产业等多个领域,进一步完善产业生态。
优化城市布局:
完善交通网络 提升城市品质
城市规划与交通建设直接关系区域发展活力与群众生活质量,与会嘉宾围绕交通互联互通、城市更新、园区提质等议题,结合区域发展实际提出建设性意见。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江门分院院长查冬冬指出,“建议进一步强化区域竞争力,参与黄金内湾建设,深化与广深‘总部 + 基地’‘研发 + 制造’合作;优化功能空间格局,做强滨江新区核心,突出各镇街发展特色;谋划精品项目,集聚高端服务业功能,推进园区提质增效和重点区域城市更新。”
佛山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交通二所张海雷所长则带来了广佛同城的成功经验,他建议蓬江区采取逆向型、跨越式发展模式,加强与顺德、中山及广佛经济圈的融合。“应进一步打通核心交通通道,推进华盛路等跨区域道路衔接,借助交通设施激活区域价值洼地优势。”
江门市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李焱董事长将目光聚焦园区品质提升,提出要完善园区生活休闲配套,推动区内道路与佛山联通,打造区域性快速路,以交通先行助力经济发展,让园区不仅成为产业集聚地,也成为宜居宜业的空间。
江门市统计局二级调研员赵前斌从发挥本土优势出发,建议实施三大战略:依托中心城区功能优势,打造第三产业增长极,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和产业服务中心;凭借工业基础优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提升都市工业,谋划总部经济园区;借助科教资源优势,实施科教强区战略,建设新质生产力创新中心,推进校企合作。
针对交通规划与城市品质提升,陈中坚进一步补充道:“交通规划要做好统筹安排,突出重点,一方面服务于园区畅通交通物流;另一方面服务于人民群众出行,多做微改造。” 他同时建议多开展城市更新改造,为群众提供优质休闲运动空间,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
聚焦民生文化:
厚植民生福祉 赋能“百千万工程”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座谈会上,与会嘉宾围绕民生保障、教育发展、文化传承与“百千万工程” 实施,积极建言献策,让规划编制更贴合群众需求。
在文化领域,五邑大学侨乡文化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刘进院长提出,“可以深入挖掘聚合侨资源助力中华儿女大团结,以侨文化加强国际传播,盘活资源提升文旅产业贡献度,让侨乡文化成为蓬江独特的发展优势。”
澳门科技大学刘金玲博士则聚焦 “百千万工程”,将文化发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建议吸纳侨资引导现代农业、三维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制造业与乡村建设融合。“要深挖新一代信息技术落地场景,比如以影视后期制作为抓手,利用历史街道资源设立文化基金,结合本地产业打造特色剧目,带动旅游与相关产业发展。”
“坚持发展为民的理念,兜牢民生底线,确保民生实事项目的可持续性,重点关注‘一老一少’和困难弱势群体。”谢强伟建议,建议利用闲置小学改造特殊儿童康复机构,同时加强相关免费康复政策的宣传。
钟丽卿指出,蓬江“十五五”发展充满机遇和无限潜力,作为中心城区的优势十分突出,对蓬江的发展和干部的精气神充满信心,未来的蓬江必定能够在区域发展中抢占先机、继续走在前列。
教育是民生之基,任惠贤强调要在教育公平、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加强校长与教师队伍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蓬江发展培育更多本土人才。
赵基耀在总结中指出规划编制的核心逻辑,“十五五”规划需立足长远,结合蓬江区作为江门中心城区的实际,衔接国家“五年规划、十年远景”战略要求,统筹全域资源,科学谋划发展路径,让规划既符合发展规律,又贴合群众期盼,推动蓬江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编辑 | 蓬江发布编辑部
来源 | 江门日报(记者/任佳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