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走在街头,身边患糖尿病的人似乎越来越多。
以前这个疾病还是属于罕见病,现在糖尿病越来越普遍了,甚至于一些年轻人患上2型糖尿病的情况也多见了,确实是个值得大家都要重视预防的疾病。
小区里的张阿姨才五十多岁,就因为血糖偏高每天要打胰岛素;公司新来的年轻同事,体检时也被查出空腹血糖超标。
据统计,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超过11%,这意味着每十个人里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
很多人把原因归咎于吃得多、动得少,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看似无关的睡眠,其实是诱发糖尿病的重要“隐形推手”。
很多人疑惑,睡眠和糖尿病看似不相关,怎么会有联系?
其实人体的血糖调节是个精密的系统,而睡眠正是这个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
医学研究发现,长期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睡眠充足者高出30%以上。
![]()
这是因为睡眠不足会直接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而胰岛素是降低血糖的关键激素。
当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时,即使胰腺分泌足够的胰岛素,也无法有效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运到细胞内,血糖自然就会升高。
除了影响胰岛素,睡眠不足还会通过改变食欲激素推高血糖。人体中有两种关键的食欲调节激素,瘦素和饥饿素。瘦素能让人产生饱腹感,减少进食;饥饿素则会刺激食欲,让人想吃东西。
正常睡眠状态下,两者保持平衡。但长期熬夜或睡眠质量差时,瘦素分泌会减少,饥饿素却会增多。
这就会让人总觉得饿,尤其偏爱高糖、高脂肪的高热量食物,比如蛋糕、炸鸡、奶茶等。
这些食物消化快、升糖指数高,长期摄入必然导致血糖波动,增加糖尿病风险。
要是睡眠节律长期紊乱,对血糖的影响更持久。现在很多人习惯熬夜刷手机、加班,或者因为工作需要倒班,导致生物钟被打乱。
人体的代谢活动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比如肝脏在夜间会进行糖原储备,帮助稳定次日血糖。
一旦节律紊乱,肝脏的糖原代谢就会出现异常,夜间血糖无法正常储存,白天血糖供应又可能不足,进而引发血糖调节机制紊乱。长期处于这种状态,身体对血糖的调控能力会越来越弱,最终可能发展成糖尿病。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人群的睡眠问题都可能诱发糖尿病。
![]()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睡眠变浅、易醒,睡眠质量下降,这也是老年人糖尿病高发的原因之一。
年轻人仗着身体好,经常熬夜、通宵,看似精力充沛,实则血糖调节系统已在悄然受损;还有些人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觉时反复憋气、缺氧,会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增加患病风险。
所以大家想要远离糖尿病,先从睡好觉开始。
成年人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优质睡眠,尽量固定作息时间,即使周末也不要熬夜太晚。睡前一小时远离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避免蓝光刺激影响入睡。
如果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等问题,要及时就医干预。别再觉得熬夜是小事,规律作息、充足睡眠,才是守护血糖健康、远离糖尿病的重要防线。从今天起,好好睡觉,就是对健康最好的投资。
继续阅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