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与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联合主办,中国移动咪咕公司、中国财富传媒集团、上海交通大学智能传播研究院承办的“有为青年公开课”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本次活动以“智行未来”为主题,汇聚院士学者、企业代表与青年学子共话智能技术前沿与未来出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以“面向汽车产业的智能制造与数字转型: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为主题,围绕无人驾驶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发表见解。他表示,当前智能驾驶技术主要沿两条路径发展:一是单车智能化,二是车路云一体化。国内多数企业选择后者,因其具备更高的可靠性。而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不仅依赖技术进步,还需要法律、法规与伦理文化的同步建设。
在技术互补方面,谭院士认为,智能驾驶能有效弥补人类驾驶的视觉盲区与疲劳问题,实现更高的人机协同。但他同时提醒,技术并非万能,需要对智能驾驶保持“包容与谨慎”的态度。
![]()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演讲
智己汽车副首席技术官郭辉阐述了企业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路径与发展规划。他表示,当前智能驾驶技术正从分模块感知控制,逐步走向端到端的全局优化阶段,但仍面临分布偏移、模块坍塌、因果混淆等关键问题。而“视觉-语言-动作模型”(VLA)被视为实现L4级自动驾驶的重要方向。
![]()
智己汽车副首席技术官郭辉演讲
地平线副总裁、战略部&智驾产品规划与市场部负责人吕鹏在演讲中指出,智能驾驶正从“技术探索”迈向“大规模商用落地”的关键阶段。目前,几乎所有量产系统仍处于辅助驾驶(L3以下)层面,真正的自动驾驶仅在少数限定区域试点运行。然而,随着端到端大模型、强化学习等AI技术的快速发展,系统驾驶行为已高度“类人化”,行业进入“产品驱动”新阶段。
![]()
地平线副总裁、战略部&智驾产品规划与市场部负责人吕鹏演讲
在思辨对话环节,吕鹏与中移(上海)产业研究院智慧交通产品部总经理汪建球、智己汽车联合智驾中心智驾模型首席专家赵九花,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们围绕“智能驾驶的方向盘,人类是该握紧还是放松”话题展开思辨。与会者认为,未来交通安全行驶核心在于把控人工智能方向,当智能技术足以精准把控行驶方向,智能驾驶也就有了安全出行的硬核力量。
![]()
思辨对话环节
活动现场,动感地带有为青年,知名演员林更新远程连线,以学长身份分享了对“有为”的理解:“有为是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并敢于付诸行动;是接受内心的真实,专注做好每一件事。”他鼓励青年“以探索精神去行,以专注态度去为”。
![]()
现场观众
![]()
互动现场
据悉,“有为青年公开课”已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成功举办,分别围绕“智能共生时代”“低空新蓝图”与“智行未来”三大主题展开探讨。至此,本季系列活动圆满收官。(郭唯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