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三阅兵彩排时,有两款无人潜航器引发了美国媒体的高度关注和追踪报道。当时美媒根据其巨型巨大的体型和波塞冬鱼雷很相似,被美媒称为中国版的“波塞冬”。
![]()
俄罗斯的波塞冬核鱼雷,航程远、威力大,是俄罗斯的非常重要的战略武器。美媒猜测中国的无人潜航器可能具备类似的强大的性能,如具备核动力,或者是拥有无限续航的能力,能够携载核弹头,将对美国本土构成严重的威胁。
然而随着阅兵中两款无人潜航器的亮相和信息的披露,这两款无人潜航器均没有采用核动力,但精准的解决了反潜作战中发现核潜艇的痛点,也成为了美国潜艇的重要对手。
美国的航母霸权在被中国的东风系列导弹制衡之后,一心想要打造潜艇霸权,而中国反潜作战的能力日益加强。
传统的反潜是依靠水面舰艇声呐和反潜机等装备,但是探测范围和隐蔽性都比较局限,难以在广阔的海域对水下态势进行感知,这两款无人潜航器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大规模的部署,在关键的海域形成对潜艇的侦查和监控,为后续的打击提供精准的信息,从而破解美国潜艇的隐蔽突击。
核动力潜航器虽然续航极强,但是使用风险较高,而且技术复杂。目前我国的无人潜航器,或许采用核动力的型号正在研发之中,但尚不会在阅兵中公开展示。
由于纯电驱动的静音性远超过柴电动力,也能避免自身的噪音干扰声呐的探测,更具有隐蔽性,这两款无人潜航器的动力系统大概率是采用纯电动力。其续航时间大概在3至5天,若以低速巡航,那么消耗的能量将会降低,续航的时间也会适当延长。
从外形上,这两款潜航器与2019年阅兵上出现的无人潜航器相比,采用了更紧凑的大号鱼雷的设计,而且还搭配了先进的泵喷推进器。
泵喷推进器相较于传统的螺旋桨和双桨推动系统,不仅效率更高,还能够大幅降低水下的噪音。
再搭配机身的吊环装置,它们可以通过水面舰艇的起重机快速投放,还能够搭载在大型的两栖战舰的坞舱中,可以随舰艇出征、按需求部署,更具有灵活性。
不过,其纯电动力的续航虽然能够满足小范围的巡逻需求,但是难以覆盖远海的大范围部署,随舰携带的设计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潜航器随舰艇能够抵达执行任务就是的海域,随后展开探测任务,这让其作战范围不再受限于自身的续航,可以部署在关键的航道和防御圈内。
![]()
此次阅兵中,除了无人潜航器,还有助飞鱼雷,它们可以形成很好的搭配,合力完成反潜任务。
在此次阅兵中展示的助飞鱼雷没有设置明显的进气口,可能采用涡喷或者涡扇发动机,其航程或远超传统的型号,能够远距离对潜艇进行打击。
水面舰艇携带无人潜航器抵达作战海域之后,投放潜航器,潜航器进行隐蔽运行,通过声呐系统搜索潜艇。当发现目标之后,潜航器可以将信息传回给母舰,母舰接收信息之后,再发射助飞鱼雷,精准打击潜艇。
整个反潜的过程环环相扣,而且避免了各自的短板,发挥出了强大的性能优势。
虽然此次阅兵展示的两款巨型无人潜航器里面并没有核动力的潜航器,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中国没有在这方面展开研究,因为中国目前仍在追求强大的水下远程打击能力。
与此同时,中国在无人潜航器领域已经有了多种型号的研发,技术实力在不断提升。因而研发一款成熟的核动力无人潜航器,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中国若有核动力的无人潜航器,那么它的航程将会像美媒预测的一样,或高达22200公里,可以从中国沿海地区发射,抵达美国的西海岸核心区域,威慑半径相当广泛。
同时核动力潜航器可以对航母进行精准的打击,能够进一步增强中国的威慑能力,届时中国的水下作战能力扩张速度远远超过了美国的预期,也让美国感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战略压力。
中国的核动力无人潜航器不仅可以对美国的航母进行出乎意料的突袭,还可以在水下采用仿生鱼等海底仿生生物的外形来进行隐蔽地侦察。
虽然中国的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已经比较成熟,而且阅兵中也出现了像东风-61、东风-3C等具有强大威慑力、能辐射全球的武器,但是若再增加核动力潜航器,那么将会让中国的军事实力如虎添翼。
目前研发核动力无人潜航器的难点,既在于小型化核反应堆技术的提升,也在于隐蔽性与降噪矛盾的解决,同时还对自主控制和导航精度提出了较为严苛的要求。待这些问题逐步解决后,这款装备或许在未来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