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社科理论报纸的学术影响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近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暨《社会科学报》创刊40周年专家座谈会”在上海市社科院分部举办。11月8日上午,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经济学会、复旦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共聚一堂,分别就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等内容作了交流分享。
![]()
以高质量发展应对不确定性
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亟需持续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与会专家的普遍共识。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置身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与国内经济结构深刻调整相互交织的复杂背景之下,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多,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传统增长模式面临瓶颈,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在此关键时期,持续深化改革创新,突破发展瓶颈,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已成为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和紧迫课题。
会上,多数专家将目光聚焦于如何在复杂形势下有效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议题,并围绕多个关键领域展开了深入探讨。
上海市经济学会会长、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长周振华指出,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不确定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达国家对中国实行技术封锁,同时,国内面临着人口红利与资源红利逐渐消失、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等压力。在周振华看来,高质量发展是应对当前各种不确定性的最佳方式。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标志包括新要素突破传统资源配置效率、创新增长具有一定强度、具备纠错能力三个方面。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武汉大学经济思想史研究所所长、教授颜鹏飞回溯了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发展过程,指出新质生产力揭示生产力新质、创新生产力要素、推进生产力跃升,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质量理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要素理论及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发展理论。
围绕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经济所所长汪曾涛提出了 “识变、应变、求变”的观点。“识变”指洞察新时代的战略方位,把握当前动荡的全球格局以及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背景。“应变”指沉稳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做好自己的事,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一是“守底线”,例如为受贸易摩擦影响较大的企业制定专门性帮扶政策,做好就业服务保障和救济工作等,以此防范潜在系统风险。二是“强韧性”,加强与非美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打开全球化发展的新空间,降低对美经济依存度。三是“抓机遇”,抓住全球贸易“混战”和经济、产业格局动荡下的发展机遇,争取“弯道超车”。“求变”指主动革新激活内生动力,例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从产业、就业、收入等领域入手来提振消费,注重“投资于人”。
推动经济发展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整体现代化具有关键意义。会上,许多专家聚焦经济体制改革,关注到如何准确把握政府与市场关系以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政府管理体制向治理体系现代化转变、尊重和保护基层创新创造,以及如何立足制度组合和时代特征来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等问题,同时也有专家针对宏观经济发展提出抓住主要矛盾、强化政策协同、稳定物价等建议。
上海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研究员张道根从理论角度强调了经济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指出市场经济的优越性以及它并非资本主义国家所独有。而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张道根认为,需要准确、全面把握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为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需要推动政府管理体制向治理体系现代化转变,“管理的行政意味较强,基本上是政府说了算。治理是政府、社会、企业、个人之间存在互动关系,政府在其中占据最高位置”。同时,需要尊重和保护个人权利,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尊重基层创新创造,尊重自下而上的改革创新,善于并敢于把基层创新推向全局。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经济学院教授高帆则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为切口,进一步探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高帆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对经济发展绩效以及其他领域的体制改革具有带动、示范、扩散等作用。“中国的体制改革是从经济体制改革切入,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整体的现代化速度。”而要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需要立足制度组合和时代特征来思考其实施路径。高帆介绍,立足制度组合包括筑牢根本制度,即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创新企业制度、科技创新制度、市场运行制度等重要制度。
围绕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彦斌建议抓住宏观经济的主要矛盾;坚持系统观念,强化政策协同;稳定物价等。
当天下午的座谈会以“不断提高理论报纸学术影响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为议题。上海大学终身教授邓伟志、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教授王馥芳等学者回顾了自己与《社会科学报》的渊源,高度评价了《社会科学报》在学界、思想界的地位。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党委副书记、《国际金融报》总编辑徐冲,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付长珍等围绕理论报纸在当前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媒体深度融合等展开交流。
原标题:《在“承上启下”关键阶段,如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专家们这样说……》
栏目编辑:李一能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曹博文 实习生 唐茹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