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介绍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科技部七司负责人陈宏生、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姚珺、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负责人桂刚、安徽省发改委主任陈军、广东省发改委主任艾学峰介绍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
情况介绍
![]()
请向上滑动阅览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李春临: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大应用场景建设和开放力度,实施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的有关部署,近期,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研究制定的《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这是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上周五这个文件已经全文向社会公布,文件发布之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场景这个“新词”一下子变成了“热词”。借此机会,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首先,什么是场景?场景是源于影视领域的一个概念,近年来被引入到了经济、社会、科技和产业等领域,可以理解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创新性应用的具体情境。在场景中进行的是系统性的验证,既有技术产品、配套基础设施的“硬验证”,也有商业模式、制度改革的“软验证”,因此,也可以说是体系化的“社会性中试”。比如,今天的发布会就是一个应用场景,早年大家参加发布会都是拿笔记录,回去再打到电脑里。现在,我们有无线麦克风、有同声传译、有机器转录等各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每个人面前都放着电脑,拿着手机、录音笔等转录设备,现在的记者比过去的记者工作要便捷得多,手段丰富得多。假设说,这些新技术新产品你们不去用,它就不可能在市场上推广。我们讲的这些场景应用,就是新时代新闻发布场景的一个缩影。现实中,有些新技术新产品刚刚出现的时候,由于缺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应用案例少、应用效果缺少数据积累和验证支撑,导致其进入市场时容易面临障碍,“英雄也无用武之地”,书架上的创新成果到不了货架上,“新技术”被拖成了“老技术”。场景就是把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放在一个具体情境中来应用,来验证,为新兴事物提供展示应用的舞台,加快推动其产业化进程。比如,历史上指南针等“四大发明”,就是新技术新产品通过不断丰富的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的典型例子,从最早的司南,到航海中的罗盘,再到今天用的磁针,各类场景推动了指南针的迭代,也让指南针走向了全世界。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完备的产业体系、巨大的人口规模,带来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场景已经成为关键的创新资源,可以说场景就是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实现体制改革、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综合性创新载体。在当前的背景下,我们的场景培育开放工作涉及了很多新领域,有很多新目标,比如前不久发布的“人工智能+”行动,就是强调人工智能在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等领域的应用;再如无人系统新技术近年来在森林防护领域场景有很多应用,以往要靠人工翻山越岭巡护、靠人眼观测火情、徒步喷洒防虫害的药物,非常辛苦,现在用上了无人机新设备,不仅视野更广、反应更快,也更加灵活机动,防护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仍然制约着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制约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如何推动要素资源更顺畅地进入新业态新领域,如何加快完善数据等新型要素领域相关规则,如何进一步开放、挖掘和统筹公共服务领域应用场景资源等,都需要通过改革创新的办法加以解决,场景培育和开放就是推动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力抓手。此次制定出台《实施意见》的主要目的就在于,通过场景培育和开放这种新方式,发挥出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拓宽拓深市场准入,畅通要素自由流动,优化新业态新领域的发展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打造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场”、新兴产业发展的“加速器”、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试金石”,加快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和发展,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加快形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实施意见》提出很多创新性政策措施,为各方共同参与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带来了重要机遇。一是明确了场景培育和开放的主要领域,包括:打造一批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领域新赛道应用场景,建设一批制造、交通等领域产业转型升级应用场景,推出一批矿山、应急等行业领域的应用场景,创新社会治理服务领域综合性应用场景,丰富民生领域应用场景等5个方面。文件印发以来,大家对这些场景的讨论非常多,做了很多研究和畅想。实际上,这些场景建设好了,既能够有力促进相关产业加快发展,也能改善和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场景建设的成效令人期待。二是明确了场景开放的主要路径,《实施意见》要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应强化示范引领,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要主动开放主业领域场景,吸引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也就是说,大家都可以参与进来、积极推动场景培育开放,形成各类主体协同、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三是提出促进场景开放和公平高效配置的主要举措,《实施意见》提出加大各类场景开放力度,健全场景资源供需对接方式,协同推进准入、场景、要素改革,推动铁路、水利、能源等重大项目以及运动会、博览会等重大活动场景培育和开放,努力实现场景资源公平高效的配置。这些措施将为社会资本、民营企业参与场景建设,提供难得机遇。大家都知道,昨天晚上举办了第十五届全运会的开幕式,开幕式首次采用了“高可靠市电+新型储能在线”主供方案,性能优异、运行稳定,不再使用大型柴油机微网主供,为大型赛事保供电开辟新路,这也是文件中讲的重大活动对新技术应用的场景。四是强化场景培育和开放的政策支持,《实施意见》提出加强各类政策协同配合,支持新业态新领域创新场景,放大政策效应。发挥政府采购支持作用,推动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通过中央资金,对符合条件的重大场景配套基础设施予以支持。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区,认真组织落实《实施意见》相关工作,分批次推出应用场景项目清单,围绕建设综合性重大场景组织实施若干重大项目,及时跟踪评估场景培育和开放效果,加强经验总结和宣传推广,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模式,有效推动场景培育和开放、促进新场景大规模应用。
我先介绍这些。下面,我将和有关部门以及地方的同事一道,回答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谢谢。
答记者问
新华社记者:我们知道,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请问,推动这项工作应该把握哪些主要原则?具体有什么考虑?谢谢!
李春临
![]()
请向上滑动阅览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李春临:谢谢新华社记者的提问,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应该说,场景是重要而且稀缺的创新资源,场景培育和开放也是一种新型政策工具。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场景培育开放越来越成为放宽市场准入、创新要素配置方式,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同时也越来越体现出其融合性、引领性、多样性、精准性等诸多新特点。比如,大家都熟悉的智慧居家养老领域,以往居家养老常面临信息沟通不畅、专业人手不足、老人照护难等问题,现在融合了物联网、人工智能、智慧感知等多种技术,出现了健康服务、安全监护、情感慰藉等多种居家养老新场景,“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有了新路子,养老服务也更加智慧、便捷和高效。
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必须在工作推动中把握好一些关键性的重要原则,确保既能够发挥出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又要结合场景本身体现出来的这些新特点,充分考虑到推动这项工作的系统性、复杂性、艰巨性。我们在落实《实施意见》中要把握好六个关键词。
首先,是坚持创新引领,既要推动技术创新,更要强化制度创新,深化“需求牵引+技术准入+场景验证”协同创新模式,更好促进创新成果涌现和转化应用。比如,智慧矿山就是这种协同创新模式的典型例子。过去我们讲矿山,特别是在地下采煤、采各种有色金属,如果监测管理不到位,可能引发严重后果。近年来,无人矿山、无人采煤等场景不断涌现,矿山建设中引入物联网、云计算、数字孪生、无人运输等技术,矿山勘探开采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一些危险工作逐步用智能设备替代人工,最终形成智慧矿山这种更安全、更高效的作业模式,这种作业模式首先要有企业敢用、会用,否则各种新技术就无法应用到生产工作实践中。
其次,是坚持改革推动,要建立场景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推动场景机会平等获取和场景资源优化配置,强化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注重发掘市场真实需求,让各类主体都能公平高效参与场景培育开放,避免“拉郎配”。如果没有这种需求,你硬塞给他,那场景也是无用、无效、浪费的。
第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就是要在保持适度竞争的基础上,根据地方资源禀赋条件和改革基础,统筹协调区域间场景开放布局,特别是要注重场景特色化差异化,因地制宜优化推动场景应用,防止一哄而上、重复建设。
第四,是坚持安全有序,文件中特别强调既要“放得活”又要“管得好”,这就要求我们在后续落实过程中,既要鼓励场景建设管理制度的创新,探索尽职免责的管理模式,同时又要完善场景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探索标准先行的市场准入管理模式,积极培育创造更多新职业新岗位,实现安全有序的发展。比如,有些地区尝试建设融合城市治理、运营管控、商业化运行的城市治理场景,构建“预测-预警-处置”全流程防控体系,无人机承担起重大活动巡查疏导任务,各类新技术在安全可控、协同应用基础上,共同参与城市治理,既有效提升了治理水平,又夯实了城市安全基础。
第五,是坚持系统推进,场景培育和开放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特点,在工作中要强化跨领域、跨层级、跨环节协同,提升各类要素协同保障的能力,加强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央国企和民营企业等各类主体统筹,形成各项改革措施相互配合、互为支撑、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最后,是坚持融合发展,场景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融合性”,多业态、多技术的融合,在场景培育和开放各项工作中,要推动多学科技术充分融合,强化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系统集成,深度挖掘单一技术条件下难以实现的深层次市场价值,探索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新路径。谢谢!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推动《实施意见》落实涉及领域广、涉及部门多,政策实施要取得成效,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下一步如何做好统筹协调,推动《实施意见》加快落地见效?谢谢。
李春临
![]()
请向上滑动阅览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李春临: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
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审议《实施意见》的时候,对政策落地实施相关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丰富应用场景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确保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各项工作能够落地见效,把这个巨大的优势用足用好。
首先,加强协同,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场景培育开放和新场景大规模应用涉及领域广、部门多,各方分工负责、联动协同是确保《实施意见》有效落实的关键所在。比方说,在智慧物流、多式联运、特色种业等场景,都会跨越多个领域、多个区域,甚至涉及多个部门,协同推进非常重要。像多式联运场景中,现在我们国家海运集装箱、铁路运输集装箱、内河航运集装箱标准还不一样,虽然这些年物流降成本效果非常明显,但是集装箱转换对货主来讲还是会增加成本,要把这部分成本也降下来,就需要标准化的集装箱,这也是下一步我们需要通过改革,更新标准将其统一起来,希望能够让铁路直接连到港区,车船自取实现无缝对接,这就需要多部门多企业协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强化示范引领,主动开放相关领域的场景。各地方要提高主动性和积极性,因地制宜推动场景培育开放和新场景大规模应用。各行业部门应加快建立支撑场景培育开放的相关政策、标准与细则,夯实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规模化应用的制度基础。比方说在文件中提到的,像应急、水利、林草等行业,在新技术应用中呈现出一些新的规律性特点,都需要制度、标准的创新来适应技术创新。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强指导和统筹协调,提出更明确、可执行的工作要求。
其次,突出重点,分批次推出应用场景清单。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支持建设一批综合性重大场景、行业领域集成式场景、高价值小切口场景,扩大生产场景、工作场景、生活场景供给,促进应用场景项目化、清单化。围绕国家布局的重点方向、重点领域,结合前沿技术演进规律和产业发展动态情况,分批次推出应用场景项目清单,围绕建设综合性重大场景组织实施若干重大项目,形成新场景“发布—应用—反馈—优化”良性循环,确保场景培育开放和场景资源供给的持续性和适配性。
最后,完善机制,确保场景培育开放能够持续发展。场景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元参与的常态化场景培育机制至关重要。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场景培育推广机制,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支持作用,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的应用;加强场景培育开放和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等各类创新支持政策的协同衔接,不断总结提炼有借鉴意义的政策举措,在更大范围予以推广。
希望通过这个文件的落地实施,促进场景培育开放和新场景大规模应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速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让大家都能更多更快地享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幸福美好生活,让我们一起共同期待。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我们注意到,国务院强调要用改革创新办法推进场景培育和开放。请问如何落实这一要求,有哪些具体举措?谢谢。
李春临
![]()
请向上滑动阅览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李春临:谢谢央视记者的提问,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
你提的这个问题十分重要,我们不缺新技术,不缺新产品,缺的是政府和相关龙头企业提供的舞台,这就需要通过制度创新,通过深化改革打造新的应用场景。场景培育和开放不仅需要推进基础设施和平台的“硬建设”,更需要法规、制度、政策等“软创新”。改革创新是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重要手段,这也是各地场景建设实践中得出来的重要经验,刚才广东省和安徽省的同志介绍了他们当地的一些生动实践,也说明了这个问题。通过典型场景创新和开放,推动相关运营、监管制度不断完善,让行业生态逐步优化,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意见》着重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的方式推动场景培育和开放,提到要“深入推动场景开放和公平高效配置”,还提到要“协同推进准入、场景、要素改革”,依托场景培育开放和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纵深推进市场准入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给新技术一个应用发展的机会。我们在推进落实的过程中,还要把握好4个关键环节:首先,要通过场景开放,进一步拓宽市场准入,加大各类场景开放力度,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发展制度环境,开放一些法律法规尚未有明确规定的场景资源,在确保安全基础上允许各类企业参与到新场景的建设中来。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之前我在地方工作的时候,曾经遇到过一个事情,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团队,提出了一个规模化、实用化的零碳能源战略设计,希望建设一个示范工程,也有央企民企愿意投资,但是一直没有落地。刚好我工作的那个地方要办省运动会,有个运动员村,5000多人要入住,还有新建的“两馆一场”,体育馆、游泳馆和体育中心,当地有丰富的氢能资源、地热资源等,完全具备这位院士开展应用示范的需要。后来我们积极协调,在地方政府支持下,搭建了一个应用场景,建成了世界上首个规模化、实用化的零碳能源站,在省运会期间,服务了五六千人的能源供应,央视《新闻联播》进行了播报。相关技术试验成功后,现在已经推广应用到了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通过这件事情,场景应用有两条非常重要的经验,一个是要有场景,要因地制宜推进新场景的培育,第二个是各地政府要给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场景应用的机会。
其次,要通过场景培育和开放,进一步创新各类要素协同配置方式,加快形成更加完善的、成体系化的要素配置方式,破除阻碍要素自主有序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探索数据、空天、深海、频谱等新型要素市场化配置途径,把场景打造成各类生产要素特别是创新要素高效配置的集合场。前一段时间,国务院批复在10个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也是在这个地方开的新闻发布会,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安徽合肥都在试点范围内。
第三,要通过场景培育和创新,进一步强化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供给,特别是要加快构建相应的体制机制,促进技术产业跨界融合、要素资源跨界流动,推动技术创新成果向产业化应用和现实生产力深度转化。
第四,我们特别强调,改革创新不仅是推动场景培育开放的重要抓手,也是确保政策落地见效的关键。场景作为新生事物和新型改革工具,工作推进中面临着很多新问题、新挑战,必须要以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维来推进。要加强部门协同、健全监管机制、探索尽职免责,试点一批新制度新规则。同时还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强化技术、数据、人才、资金等要素保障,力求通过这些改革措施培育良好的创新生态。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协同推进准入、场景、要素改革。引导各地将“协同改革”纳入有关场景建设方案,及时梳理地方的典型经验做法,针对性地加以复制推广,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制度保障。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