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仅在今日发布,谢绝转载
近日,有摄影爱好者在加利福尼亚州上空,拍摄到一架美军B-52H战略轰炸机低空掠过的照片,机翼下挂载的并非常见的AGM-86B巡航导弹,而是一枚造型陌生的神秘弹药,类似美国空军下一代AGM-181核巡航导弹,这引发了外界的广泛猜测。
从公开的照片来看,该导弹弹体呈流畅的梭形,头部是尖锐的楔形轮廓,尾部则是独特的三面倒T形尾翼,这种特征都与今年6月,美国雷神公司发布的AGM-181渲染图高度相似。
![]()
图:美国摄影爱好者拍摄到的新导弹
而且,弹身下方还能看到折叠状态的平直翼,展开后能提供持续的升力,这也是远程巡航导弹的典型特征。最关键的是弹体表面的吸波涂层痕迹和弹尾的测试编号,这些细节都表明这不是模型,而是具备实际功能的测试弹。
作为美军下一代核巡航导弹,AGM-181的研发最早能追溯到2012年底,当时美国空军就提出了“远程防区外武器”项目,核心目的就是替换已经服役40年的AGM-86B巡航导弹。
后者虽然可靠,但隐身性能差、突防能力弱,面对中俄新一代防空系统已经有点力不从心。
![]()
图:AGM-181模拟图
而AGM-181在设计上完全针对这些短板,采用了全向隐身设计,雷达反射截面据说能降到0.001平方米级别。它的动力系统用了新型涡扇发动机,射程能轻松突破2000公里,还能搭载W80-4可变当量核弹头,爆炸威力从5千吨到15万吨TNT当量可调,既能精确打击硬目标,也能实施区域核威慑。
从研发进度看,AGM-181已经进入关键的载机集成测试阶段。按照美军规划,这款导弹要适配B-52H、B-2A和未来的B-21三款轰炸机,其中B-52H因为挂载能力强、维护成本低,成了首个测试平台。这次在加州上空的飞行,很可能是在测试导弹与轰炸机火控系统的兼容性,以及气动布局在不同飞行姿态下的稳定性。
![]()
图:美国摄影爱好者拍摄到的新导弹
但奇怪的是,美军从没主动公布过相关测试进展,之前甚至有传言说项目遇到了技术瓶颈。结合这次“意外曝光”,不难猜测,要么是之前的测试没达到预期,所以没好意思声张;要么就是故意藏着掖着,等着合适的时机亮出来,而现在显然就是美军眼里的“最佳时机”。
10月21日,俄罗斯刚试射了“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普京在10月26日直接公开宣布试射成功,还特意强调已经通报了美国。根据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的汇报,这枚“海燕”足足飞了1.4万公里,在空中持续飞行了15个小时,普京还补充说“这还不是极限”。
由于采用的是核动力,“海燕”理论上拥有无限射程,能绕着地球飞好几圈,再加上低空突防能力,现有的任何反导系统都没法有效拦截。虽然西方专家一直质疑它的可靠性和核安全问题,但1.4万公里的实弹飞行数据摆在这,威慑力还是相当大的。
![]()
图: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
面对俄罗斯的威慑,美国自然不能没反应,而让B-52H挂载AGM-181飞行就是最好的“回礼”。
虽然“海燕”的射程和续航能力远超AGM-181,但美军的优势在于体系支撑。AGM-181能依托美军全球侦察和预警网络,在发射前就能获得精准的目标数据,发射后还能通过卫星数据链更新制导信息,打击精度能控制在10米以内。
反观“海燕”,核动力发动机虽然射程远,但存在放射性泄漏风险,而且飞行速度只有0.8马赫,一旦被预警机发现,很可能被战斗机拦截。更重要的是,AGM-181能批量生产,美军计划采购超过2000枚,而“海燕”受限于核动力技术,短期内很难大规模列装。
![]()
图:B21轰炸机
而且AGM-181未来要配给B-21隐形轰炸机,到时候B-21带着导弹从关岛或英国的基地起飞,能直接覆盖俄本土的关键目标,这等于在俄罗斯家门口架起了新的核威慑支点。
从军事体系来看,这两款导弹其实是两种思路的对抗。俄罗斯的“海燕”走的是“蛮力突破”路线,靠核动力实现无限续航,绕开防御系统;美国的AGM-181走的是“精准偷袭”路线,靠隐身和远射程,在对方防区外悄无声息地发动攻击。
虽然思路不同,但目标一致,都是要确保自己有“一招制敌”的核打击能力,同时瓦解对方的威慑信心。
毕竟在核博弈里,谁能让对方相信“我能打穿你的防御”,谁就掌握了主动权。而这次B-52H携AGM-181亮相,就是美国在告诉俄罗斯:在核威慑这场较量里,我可没落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