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经济总量全球第二,但老百姓的消费能力赶不上预期。

0
分享至

中国经济总量全球第二,但老百姓的消费能力赶不上预期。居民消费偏低,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初次分配中居民部门占比过低。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点破了问题的本质:强政府,富企业,穷居民。在这种格局下,国家的强制性储蓄太高了,居民部门分到的收入太少,占GDP的比重偏低,直接导致居民消费率过低。

来看看几个关键的数据:中国的最终消费率大约是55%,而发达国家普遍在80%左右,其中政府消费占了30%,但是私人的消费还不到70%。换句话说,老百姓自己的消费只占到GDP的不到40%,比全球平均的55%要低。虽然中国的GDP庞大,但是居民能支配的那一块儿太小了。

虞元川还说,消费率低不等于消费不足。过去20年中国居民的消费平均增速8.24%,是美国的3倍多。2024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4.5%,它还是中国经济的第一拉动力。即使居民在收入分配当中分的不多,但起到的作用还是那么重要。

问题就在于,消费增速开始下滑了,它和GDP的增长脱了节,需求端的动力也在变弱。这也是大家为什么总觉得GDP涨得这么好,经济稳中向好,但实际感受却有点儿偏冷。

刘元春认为,消费低的根本原因不是人不愿意花钱,而是钱没分到人手里,在于钱分配的不合理。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当中,居民部门只占60.6%,比全球平均低了5.5个百分点,而企业部门却高出了5.6个百分点。此消彼长,企业和政府都多拿了,分走了更大一块儿的国民蛋糕,居民自然就少分了,就难以形成消费力。

再加上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就难以显著下降。欧洲的社会保障能让贫富差距缩小40%,但是中国只缩小了12%。高房价、保障房的不足,让中低收入人群被迫把储蓄都投入到了房产里,留给日常消费的资金自然就少了。

刘元春一句话总结,消费率过低本质上是分配的问题。

再看看短期的问题,过去两年,消费不足在加剧,居民收入增速低于名义的GDP,房地产下行,消费信心也就比较低迷。今年前三季度GDP的增长还是很亮眼,5.2%,但是社会消费品的零售总额只增长了4.5%。这说明消费复苏乏力,内需恢复没有跟上经济的增长。

刘元春预测,中国当前的消费缺口大概是GDP的6%,相当于每年需要补足2.9万亿的消费才能回到合理水平。

那怎么办呢?靠发消费券、打折补贴这些能救得了吗?刘元春认为那只是止痛药,根子在于结构。

第一,政府要转型,从投资型的政府变成一个服务型的。他原话说,政府社会保障支出不充分、不均衡,意思就是更多地应该投入到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和养老,让老百姓敢花钱。

第二,国企要分红,国有企业利润要更多地回流到社会,防止把超额利润不断投入到新的投资项目里,而不是回到居民的收入当中。前段时间公布的国有企业家底资产都达到400万亿元了,这还没算金融系统的国有资产,在这种环境下,国企就应该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第三,收入分配要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当中的占比,让增长成果真正流向家庭。

第四,补社会保障的短板,强化转移支付,完善养老、医疗、失业这些制度,减轻居民预防性的储蓄的压力。因为这些不完善的话,老百姓只能拼命存钱,要不就没有安全感。

第五,住房的政策要变,保障性的住房多一点儿,让中低收入人群能住得起也能花得起。

第六,重建信心,修复收入资产预期,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最后,刘元春强调,十五五时期是中国从富国走向富民的关键窗口,要让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恢复,消费才能真正成为中国经济的内循环引擎。

一句话总结,要提振消费,不是让大家去买买买,兜里没钱怎么买?归根结底,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没有后顾之忧,兜里又有钱,那自然就会消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流苏晚晴 incentive-icons
流苏晚晴
爱分享的小仙女
11445文章数 688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