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凡人微光·荆楚力量   从8人到126人,邵剑昭和“逐梦青年”用志愿服务温暖千家万户

0
分享至

极目新闻记者 杨怡琴

初冬时节,武汉的空气中还带着几分暖意。在江汉路一家新开张的婚纱店里,洁白的婚纱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一位身着休闲装的年轻人正在整理婚纱的裙摆。

他就是1992年出生的邵剑昭,这位经营着三家婚纱店的年轻创业者,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武汉市百步亭社区“逐梦青年”志愿服务队发起人。

在社区沃土中萌芽的公益初心

邵剑昭的公益之路,始于高中时期跟随母亲参与百步亭社区服务的经历。“那时候参加‘清洁家园’等活动,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他回忆道。“社区服务文化浓厚,你自然而然就会参与进来。”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同一颗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大学期间,他勤奋上进,表现突出并光荣入党,同时加入了百步亭社区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各项志愿服务活动。


毕业后,除了继续参与社区的志愿服务,他也选择回到社区创业。这个决定让他与社区建立了更深厚的情感联结。

社区不仅推荐他申请大学生创业基金,还协助他参加武汉市创业大赛。凭借创新的“志愿者项目”,他荣获一等奖,获得了首笔创业资金。更关键的是,在社区的持续帮助下,他成功申请到创业担保贴息贷款,实现了从网店到三家实体店的跨越。“正是来自社区的这份关心和帮助,让我更加坚定地把志愿服务的根更深地扎在社区。”邵剑昭动情地说。

从8人到126人的专业团队蜕变

2020年,邵剑昭注意到一个现象:很多非党员青年也渴望参与志愿服务。这个发现让他萌生了组建青年志愿服务队的想法。


“最初只有8个人。”他回忆道,“大家对志愿服务了解不深,但我们有热情。”这支名为“逐梦青年”的服务队,如今已发展到126人,90%以上是90后,00后成员也在不断增多。85%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5%有海外留学经历。队伍综合持证率达63%,包括社工证、教师资格证、心理咨询师证等专业资质。


“当然仅仅有热情是不够的,我们坚决不做形式主义的志愿服务。”邵剑昭坚定地说,“不拍照打卡、不为了做而做。我们要做真正贴近居民需求、专业化、可持续的服务。”

为了提升服务水平,邵剑昭在工作之余自学考取了“中级社工证”。

如今,他正在备考社工专业研究生。“学习让我对志愿服务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他的引领下,一批年轻的志愿者骨干脱颖而出。退役军人张春德每年都坚持和邵剑昭一起为辖区困难家庭捐钱捐物,今年年初更是开起了便民食堂,着力解决好老年居民吃饭的问题。“00后”的年轻党员杨晨曦退役回家的第二天,就来到社区报到,表示要扎根社区,服务居民。


2024年,邵剑昭成立了个人工作室,并开始积极推动“逐梦青年”注册为社会组织的进程。“手续比办企业复杂得多。”他坦言,“但我坚信专业化是未来的方向。”如今,他带领团队不断完善项目管理,每个项目都要经过需求调研、方案设计、过程评估、效果反馈等专业流程。他们还建立了项目档案库,保存着从项目策划到结案报告的全套资料。“我们要让志愿服务从‘凭热情’走向‘靠专业’,从‘搞活动’转向‘做项目’。”

打造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在邵剑昭的带领下,团队打造出多个深受好评的品牌项目。

2021年,逐梦青年志愿服务队发起了“小水珠”关爱困境儿童项目,通过举办“五个一”即实现一个心愿、过一次生日会、一次亲子游戏、一次心理疏导、一次阅读,共同守望困境儿童快乐成长。

女孩小玉因家庭变故,由靠微薄退休金生活的爷爷奶奶抚养。刚开始接触时,小玉很抵触。“她觉得我们是因为她‘特殊’才来帮助她。”通过团队的心理疏导、学业辅导和兴趣培养,小玉不仅走出心理阴霾,更以优异成绩考入重点初中。如今该项目已帮扶社区45名困境儿童,并在2023年度武汉市江岸区文明实践项目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身为年轻的父亲,邵剑昭也非常关注全职妈妈群体,“妈妈力”全职妈妈赋能计划因此应运而生。社区居民吴女士的丈夫患有抑郁症,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在参与“妈妈沙龙”后,她不仅找回了自信,还成为团队骨干,并参与创作志愿者歌曲。社区居民胡女士放弃高薪在家养育三个孩子,在这里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项目通过美妆、花艺、育儿等课程,帮助妈妈们实现自我价值。


针对老年人的“解忧沙龙”每月10日定期开展,通过“烦恼丢丢”游戏、音乐疗法等形式各样的活动内容有效减少了老年人的焦虑感和孤独感,深受社区老年人的喜爱。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青年论坛”,这个已成功举办26期的平台,经常会邀请各类专家来给青年创业者们答疑解惑。


“我本人就是这个青年论坛的受益者。”邵剑昭坦言,“通过论坛,我们可以了解很多宝贵的政策信息。”2020年,他的企业面临转型困境,正是通过青年论坛了解到消费趋势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才使企业得以持续发展。如今,这个论坛已成为连接政府与创业青年的重要平台。

为了让志愿服务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团队不断创新服务形式。邵剑昭的妻子王贺是华师一附中的音乐老师,她将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编成Rap歌曲,在社区广为传唱;团队开展“围炉煮茶”活动,让老年人在冬日里感受温暖;利用废弃轮胎制作装饰品,践行环保理念。邵剑昭笑着说,“我们不仅要了解我们的志愿帮扶人群需要什么,也要懂参加志愿服务的年轻人喜欢什么,这些创新的服务形式让年轻的志愿服务者找到了成就感。”

志愿服务的双向奔赴

2020年以来,邵剑昭先后荣获“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武汉市抗疫最美志愿者”“武汉市文明市民”等称号。“这些荣誉对我而言,不仅是对个人的肯定,更是对志愿服务事业的认可。”他说。


在百步亭社区,志愿服务已成为一种良性循环。邵剑昭帮扶多年的渝奶奶已经80多岁,每次去看望,老人总说“别来了,你们忙”,但第二天还是会准备好水果等候。

“她把我当亲孙子看待。”邵剑昭动情地说。这种温暖也在邻里间传递。邵剑昭的微信里有2000多位居民好友,“他们就像亲人一样,除了积极参与我们的志愿服务活动,还经常为我的婚纱店介绍客户。所以我一直觉得志愿服务其实是双向奔赴与互相成就。”

回顾这些年的公益之路,邵剑昭深有感触:“每个人都会有遇到低谷的时候,都需要别人拉一把。志愿服务就像远方的灯塔,不仅目送我们远行,也连接着我们靠岸。”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极目新闻 incentive-icons
极目新闻
全球眼,中国心,瞭望者,思想家
335465文章数 94292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