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已经打了三年多了,至今还未停战,规模却还有越打越大的趋势。据德媒与俄媒今年11月9日的报道,德国联邦国防军联合行动司令部司令亚历山大·索尔弗兰克中将近日公开宣称“柏林已为与莫斯科的战争做好准备”,并制定了“德国行动计划”,还披露了北约拟向俄罗斯边境部署80万士兵的计划细节。
![]()
这一消息让人更为俄乌战争的扩大化担忧,透过这一事件也展现出德国当前政策的激进转向,也能窥见欧洲安全秩序的深层危机。
![]()
索尔弗兰克中将提及的“德国行动计划”,是一份指向对俄冲突的1000页作战蓝图,并非临时制定的应急方案,而是早在2024年就已起草完成的系统性军事部署文件,其核心目标只有一个——在北约与俄罗斯爆发冲突、触发《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集体防御条款)时,将德国打造成北约向俄边境投送军力的“核心后勤枢纽”。
![]()
其具体规划极具操作性:要求在冲突爆发后的180天内,完成来自北约各国数十万士兵、重型装备的集结与调度,最终实现80万大军在俄边境的部署。
![]()
从方案内容来看,德国的准备已覆盖“硬件”与“软件”双重层面。硬件上,计划明确要求改造德国境内的交通基础设施,包括升级高速公路、铁路货运专线,扩建港口与空军基地,确保装甲部队、导弹系统等重型装备能快速通行;软件上,方案细化了后勤保障流程,如弹药储备点的分布、士兵的食宿安排、医疗物资的补给周期,甚至包含与北约各国军方的通信加密协议。
![]()
索尔弗兰克在柏林联邦国防军年度会议上强调,“该计划可能比想象中更快被启用”,而他在路透社采访中“俄罗斯最早明天就会攻击北约”的警告,更将这份方案从“纸面规划”推向“实战预热”的边缘。
![]()
在军事部署上,德国首次在立陶宛常驻部署装甲旅,这是二战后德国首次在海外设立永久性军事基地;在预算投入上推动修改德国宪法中的“债务刹车”条款,将国防开支占GDP的比例提升至2%以上,远超北约此前设定的1.5%基准;在对乌援助上,德国不仅持续加码武器供应,还放宽了“禁止乌军使用德制武器攻击俄本土”的限制,直接激化了与俄罗斯的矛盾。
![]()
德国国防军司令的这番发言,体现了该国及北约对俄的“战争焦虑”,但也说明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俄罗斯战略意图的误判。从当前的军事部署来看,俄罗斯的战略重心完全集中在乌克兰战场,并无攻击北约的迹象。截至2025年11月,俄军在乌克兰投入的兵力超过50万人,占据了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南部的赫尔松等关键区域。
![]()
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俄罗斯已经深陷俄乌战争的泥潭,即便取得部分性胜利,也不能改观。而从战略逻辑来看,俄罗斯主动攻击北约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明确规定,“对一个或多个成员国的武装攻击,应视为对全体成员国的攻击”,这意味着俄罗斯若攻击北约国家,将面临30个北约成员国的集体反击。
对俄罗斯而言,这不仅会使其陷入“乌克兰+北约”的多线作战困境,还可能导致美国直接介入冲突——尽管美国在对乌援助上态度积极,但从未想过与俄罗斯发生正面军事对抗。俄方也多次强调,“俄罗斯无意与北约开战,我们的敌人是乌克兰的‘纳粹政权’,而非欧洲国家”,这一表态虽带有政治宣传色彩,但也反映了俄罗斯的现实战略考量。
从历史经验来看,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都与“军事同盟对抗”“军备竞赛升级”“误判战略意图”等因素密切相关,而当前的欧洲局势,正存在这些风险点。
首先,北约与俄罗斯的军事部署已形成“近距离对峙”。截至2025年11月,北约在波罗的海三国( Estonia、Latvia、Lithuania)部署了约4万名士兵,在波兰部署了装甲师,在黑海地区常态化开展海军演习;俄罗斯则在西部军区部署了“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在加里宁格勒州部署了核潜艇,并在白俄罗斯境内部署了战术核武器。
![]()
双方的军事活动区域高度重叠,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意外冲突——例如,北约战机在黑海对俄罗斯军机的“拦截”,或俄罗斯军舰在波罗的海对北约军舰的“驱离”,都可能因操作失误升级为军事对抗。
其次,核武器的存在让冲突风险陡增。俄罗斯拥有约6000枚核弹头,其中约1500枚处于“随时可发射”状态。尽管俄罗斯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但普京曾表示,“若俄罗斯的生存受到威胁,我们将毫不犹豫地使用核武器”。
如果北约与俄罗斯的常规冲突升级,俄罗斯可能会动用战术核武器打击北约的军事基地;而北约若进行核反击,将引发全球性核战争,这不仅会导致数亿人死亡,还会引发“核冬天”,对人类文明造成毁灭性打击。
最后,欧洲内部的分裂让局势更加复杂。尽管德国、波兰等国对俄态度强硬,但法国、意大利等国更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俄乌冲突——法国总统马克龙曾表示,“我们不能将俄罗斯推向绝境,欧洲需要与俄罗斯对话”;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也呼吁“停止对乌武器援助,重启俄乌和谈”。
欧洲内部的分歧,不仅削弱了北约对俄政策的一致性,还可能导致“部分国家率先与俄罗斯缓和关系”,引发北约内部的分裂。而这种分裂,反而可能增加冲突的风险——如果德国单独对俄采取激进行动,而其他北约国家不愿跟进,可能会让俄罗斯产生“北约不团结”的误判,进而采取更冒险的军事行动。
![]()
对德国而言,当务之急是“平衡军事与经济的关系”——不应将有限的资源过度投入国防领域,而应优先解决经济困境,俄罗斯并不会主动打到德国,德国也不应充任北约与俄开战的排头兵。
当前的欧洲,正站在“和平与战争”的十字路口,德国及北约的选择,不仅决定着欧洲的未来,也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命运。还是希望能用战争之外的方式化解分歧,用合作共赢取代对抗冲突——这才是欧洲安全的唯一出路,也是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关键所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