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生活或许有风雨,却总有人在平凡的日子里,用善意编织温暖的网。他们可能是默默付出的亲人,是守望相助的邻里,是素不相识却伸出援手的陌生人。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串联起一座城市的温情底色,也让我们看到,善良从未缺席,坚守自有力量。
即日起,黄河新闻网长治频道推出“长治暖光”专题栏目,记者将走进这些温暖故事的现场,用笔尖记录那些不期而遇的感动,用镜头捕捉那些直抵人心的瞬间,希望这些故事能让更多人感受到长治这座城市的温度,也让这份温暖不断传递,凝聚成推动社会前行的柔软而坚定的力量。
日前,受助者太原市民袁玉华的丈夫定制了一面写有“山路遇险众目雨中期盼,主动施救彰显高尚情怀”的锦旗邮寄给沁源县沁新集团新源煤矿职工车俊辉,并专门致电表达谢意。
原来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0月16日傍晚,冷雨滂沱,沁源县山区道路湿滑难行。太原市民袁玉华与同学在结束灵空山游览返程途中,于上霍线七里峪路段发生车祸,车辆侧翻,5人受伤被困。危急时刻,沁新集团新源煤矿职工车俊辉途经此处看到,主动伸出援手,将伤者护送就医后悄然离开。这场“不留名的救援”,不仅温暖了风雨中的受困群众,也映照出了沁源县“人人向善、互助成风”的文明底色。
![]()
近日,记者走进车俊辉所在的企业厂区,见到了这位刚刚升井的井下电钳工。卸下工装的他,脸上还带着劳作后的汗水,眼神清亮而坚定。作为煤矿一线职工,车俊辉日常负责井下设备维护与线路检修,工作中始终严守安全红线,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谈及那场雨夜救援,车俊辉语气平静:“当时我正赶回矿上上班,雨刚开始下,车速也不快。远远看到有车翻在路边,没多想就停车上前查看。”他表示,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他们问我是不是救援人员,我说不是;又问会不会耽误上班,我说救人要紧。”
将伤员安全送至霍州市中医医院并妥善安置后,车俊辉又折返事故现场告知相关情况,随后默默离开,未留下任何信息。直到被救者袁玉华夫妇在有关部门协助下辗转寻人,这位“无名英雄”才浮出水面。
“我们之前完全不知道这件事,直到有人找到单位,才得知俊辉做了这样一件好事。”同事郭三红告诉记者,车俊辉来矿时间虽不长,但工作认真、为人诚恳,与同事相处融洽,乐于助人已成为他的日常。
据了解,袁玉华与同学因事故中淋雨引发感冒发烧,加之年事已高、路途遥远,无法亲自前往致谢。其丈夫不仅定制了写有“山路遇险众目雨中期盼,主动施救彰显高尚情怀”的锦旗邮寄至煤矿,还专门致电表达谢意。
电话中,家属动情地说:“非常感谢你在那个雨夜救助了一车人,实际上是两车人。我代表所有被救助的当事人,向你表示衷心感谢!”车俊辉谦逊地说:“没有没有,这都是应该做的。”
一句朴实的“应该做的”,背后是融入血脉的担当;一声腼腆的“没有没有”,道出了淳朴善良的初心。车俊辉的善举并非偶然,而是其个人品格与职业素养的自然体现。
沁新集团工会副主席段晓军表示,车俊辉的善举是企业长期以来注重员工素质培养、弘扬社会正能量的生动缩影。“集团始终倡导‘责任担当、助人为乐’的价值观,推动向善向美成为全员行动自觉。目前我们已号召全体员工向车俊辉学习,并通过正向激励机制,形成‘学好人、做好事、受表彰’的良性循环,让‘沁新好人’群体持续壮大,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精神动力。”
善意如涓流,终将汇成江河。一面跨越山水寄来的锦旗,一次不留姓名的暖心救援,一位平凡岗位上的普通职工——车俊辉用行动诠释:英雄不在远方,就在每一次危急关头的挺身而出之中。从企业培育的沃土到个人自觉的践行,这份涌动在沁源县大地上的温暖力量,正汇聚成新时代最动人的文明图景。(张文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