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咱不懂问问哈,韩国大学生考试都这么“放飞自我”的吗?
高丽大学1400人线上考试,居然在KakaoTalk聊天室集体传答案作弊,最后全校成绩作废!这操作,简直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据韩联社11月10日报道,高丽大学一门叫“多学科视角下的老龄化社会”的通识课,有1400名学生修读。上月25日线上期中考试时,有学生举报,不少人在KakaoTalk开放聊天室里共享试题画面,光明正大地作弊。校方一查,好家伙,还真是“大场面”——多个聊天室里,学生们各自拉小圈子,截屏传答案跟“接龙游戏”似的。气得校方直接发通知:“这在名校是前所未有之事,教授们都震惊了!”二话不说,期中考试成绩全部作废。
![]()
一、1400人作弊的“摆烂逻辑”:这门课“不重要”?
为啥这门课会成作弊重灾区?网友的解读挺有意思:“这种通识课,随便听听就行了,考试都多余。”言下之意,这课在学生眼里就是“水课”,没必要认真考,作弊也就成了“摆烂式应付”。
你还别说,这种心态在韩国高校还真不少见。通识课往往学分低、难度小,学生选课只为凑学分,上课划水、考试作弊成了“潜规则”。就像这门“老龄化社会”课,内容偏向理论,考核方式又是线上开卷(或者说“开聊天室”),可不就给了学生“操作空间”嘛。
更绝的是线上考试的管理漏洞。没有线下监考,学生对着电脑答题,手机往旁边一放,点开KakaoTalk就能组局作弊,整个过程“神不知鬼不觉”。高丽大学这门课,摆明了就是把“欢迎大家来作弊”赤裸裸地摆到了台面上。
关键在于,有没有人愿意戳破这层窗户纸。
![]()
二、韩国高校的“水课”:是课程设计的锅,还是学生太浮躁?
这件事也把韩国高校的“水课”问题给扒了个底朝天。通识课本意是拓宽学生视野,结果成了“凑学分工具”,课程设计敷衍、考核形式单一,学生自然没动力认真学。
就拿这门课来说,1400人的大课,线上教学本身就很难保证质量,互动性差、师生交流少,学生上课“人在心不在”,考试时只能靠作弊“自救”。校方的锅也不小,线上考试连最基本的防作弊措施都没有,手机不管、聊天软件不封,这不就是“明摆着让人作弊”吗?
但反过来想,学生的“摆烂心态”也挺致命。为了混学分,连基本的诚信都不要了,集体作弊跟“约好去吃火锅”似的轻松。这种风气要是蔓延开,韩国高校的学术声誉可就“悬了”。
三、作弊的代价:成绩作废只是开始,学术污点跟一辈子
结果现在校方说了,正在讨论怎么处分参与作弊的学生,还有期末考试怎么搞。但明眼人都知道,成绩作废只是“开胃菜”。
按照韩国高校的处分规定,作弊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被休学甚至开除。就算没到这个地步,学术档案上记一笔“作弊”,以后找工作、申研都得“吃大亏”。用人单位一看这记录,谁还敢要?研究生导师也得掂量掂量:“这学生诚信有问题,能放心带吗?”
更要命的是,这事儿闹得韩联社都报道了,高丽大学的“名校招牌”算是被砸了个坑。以后谁还敢说高丽大学学风严谨?估计招生都得受影响。
![]()
四、韩国高校作弊成风:不止高丽一家,整个体系都在“摆烂”?
高丽大学与延世大学、首尔大学,并称韩国三大顶级高校。
而高丽大学这次作弊事件被曝光的同时,隔壁延世大学的语言处理(NLP)与ChatGPT课程也被爆出353名参考者中190余人承认作弊。
而且,高丽大学这事儿不是个案。这些年韩国高校作弊丑闻就没断过。例如2023年首尔大学也被曝过研究生考试集体作弊。
为啥作弊成了“常态”?有人说是韩国社会“内卷”逼的——学生怕成绩不好影响前途,只能铤而走险。也有人说是高校考核机制太僵化,一考定终身,学生为了分数只能作弊。
但说到底,还是学术诚信教育的缺失。从中学到大学,没人教学生“作弊的代价远不止成绩”,大家只盯着分数,把诚信当“可有可无的摆设”。这种环境下,作弊自然成了“低成本高回报”的选择。
现在高丽大学的学生们估计都在心中暗骂那个“吹哨人”,同时也在担心期末考试会不会改成线下闭卷?处分会不会落到自己头上?但估计没人会考虑这门课的未来——要是大家还抱着“通识课不重要”的心态,那下次考试指不定还得“翻车”。“集体作弊”的闹剧,也只会在韩国高校里反复上演。
(信源:韩联社、韩国《中央日报》、央视新闻、高丽大学校方通知、韩国高校处分条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