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第155期】
近日,汝城法院法庭党支部联合泉水镇司法所创新普法形式,将法律知识融入日常生活场景,在泉水镇圩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购物袋”普法宣传活动。通过“民法典+防诈知识+便民服务”三位一体的宣传模式,为赶集群众送上了一份丰盛的“法治大餐”。
![]()
“购物袋”变身普法载体,法治宣传接地气
“阿姨,这个购物袋您拿着,里面装着民法典手册和防诈骗指南,购物时也能学法律!”在泉水镇圩场,法院干警和司法所工作人员将印有“民法典-人民美好生活的法治保障”字样的环保购物袋免费发放给群众,袋内装有《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防养老诈骗》《防范电信诈骗》等宣传资料。这种将法律知识“装进购物袋”的创新方式,既环保实用,又让群众在日常购物中潜移默化接受法治熏陶。
活动现场,法庭党支部书记朱美凤结合圩场人流量大、群众聚集的特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民法典中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婚姻家庭、土地纠纷、民间借贷等条款,并穿插讲解真实案例。“比如,民法典规定禁止高利贷,借款利率不得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大家借钱时一定要留心!”干警的讲解引得群众纷纷驻足聆听,不少人掏出手机拍照记录。
防诈课堂搬进圩场,守护群众“钱袋子”
针对近年来电信诈骗、养老诈骗案件频发的现象,泉水镇司法所工作人员专门设置了“防诈宣传角”,通过展板展示、案例剖析、互动问答等形式,向群众揭露“冒充公检法”“保健品诈骗”“投资理财陷阱”等常见骗局。“前几天我接到电话说中奖了,要我先交手续费,这肯定是骗子吧?”一位卖菜的李大爷主动咨询。司法所所长立即结合类似案例,详细讲解诈骗分子的作案手法和防范要点,并帮助李大爷下载安装了“国家反诈中心”APP。
现场解惑零距离,法治服务暖人心
“法官,邻居占了我的宅基地怎么办?”“打工欠薪怎么讨要?”群众纷纷提出自己的法律困惑。法庭党支部党员干警耐心倾听,逐一解答,并针对土地纠纷、劳动争议等高频问题提供法律指引。一位因赡养问题与子女产生矛盾的张奶奶拉着干警的手说:“你们讲得清楚,我心里亮堂多了!”
活动当天共发放法治购物袋300余个,宣传资料8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50余人次,现场化解矛盾纠纷1起。泉水镇司法所所长表示:“圩场是农村群众聚集的场所,把普法阵地搬到这里,能让更多人学到法律知识。下一步,我们将联合法院常态化开展‘法治进圩场’活动,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党建引领聚合力,普法宣传见实效
此次活动是汝城法院法庭党支部深化“党建+普法”模式的生动实践。通过与基层司法所联动,将司法资源下沉至乡村一线,既发挥了党员干警的先锋模范作用,又借助了司法所贴近群众的优势,形成了普法宣传的强大合力。法庭党支部书记说:“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我们将继续创新宣传形式,让法律知识走进千家万户,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动能。”
「供 稿」周华勇、肖慧恣
「编 辑」谭 娟
「一 审」唐盼霞
「二 审」胡敏刚
「三 审」张 梁
01.
02.
03.
04.
0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