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
文|一帆
编辑|洲洲影视娱评
引言
“再说吧,应该吧,现在还不知道。”
在11月6日的这场女子双人10米台决赛,她与搭档王伟莹最终排名第五,错失领奖台。
赛后,全红婵觉得是自己还不够努力,没能帮助搭档实现心愿。
![]()
可明明这次全运会是全红婵伤停半年后的复出之战,一共参加两个项目,一项取得冠军、一项获得第五名。
她伤愈之后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实属不易,可为什么大家会担心日后在赛场见不到全红婵?
![]()
01全红婵的天赋与努力
全红婵被发掘,源于一场意外。
全红婵在小学操场上与同学们嬉戏时,她玩游戏时的样子恰好被前来选人的市体校跳水教练陈华明捕捉到。
![]()
她在跳皮筋、跳格子时,动作又快又稳,身体轻盈而且协调性也好,于是陈华明当即喊住几个孩子现场做了场“即兴测试”。
几个简单的弹跳,下腰动作测试之后,陈华明觉得全红婵这孩子是个练跳水的好苗子。
随后全红婵就和同伴一起来到体校,离家时爸爸那句“要为国争光”的叮嘱,成了她最初的动力。
![]()
许多人可能想不到,全红婵最初是个标准的“旱鸭子”,是在日复一日的训练里爱上了跳水。
那时的训练环境极为简陋,唯一的场地便是一个露天跳水池,训练日程完全取决于天气的好坏。
当时的跳板还是铁质的,夏天炎热时跳板会被太阳晒得发烫,全红婵就用湿毛巾给跳板擦拭降温,再一次次起跳,冬天则是太冷没法练。
![]()
最难得的是她的胆量,在同批队员中,全红婵是首个勇敢尝试3米板的,随后又率先征服了5米、7米跳台,最终一鼓作气,成为了第一个站上10米高台的人。
这样的刻苦训练,没有白费,短短几年全红婵就学会了多个全套动作,也因此走上赛场。
![]()
全红婵首次参赛,就成了赛场上的“黑马”,她更是在东京奥运会上,用“水花消失术”让全世界记住了全红婵这个名字。
而在赛场外,全红婵是个纯粹、真实的小朋友。
![]()
全红婵从来不会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在赛后采访中,她直言“想赚钱给妈妈治病”让无数观众感动落泪。
在平时训练之余,她也是一个拉着师姐打游戏,购物撒娇的小朋友。
![]()
这种在生活中真实,对待跳水专注的态度,让全红婵短短几年内从省队新人成长为世界冠军,也让公众对她的未来充满期待。
可随之而来的就是“成长的烦恼”,跳水女将躲不开的“两道坎”。
![]()
02职业生涯的困扰
跳水项目对身体状态的要求极为苛刻,身高、体重的细微变化都可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破坏跳水节奏。
而女生青春期发育,成了跳水女运动员绕不开的一道关卡。
![]()
之前全红婵夺得东京奥运冠军时是14岁,身高体重也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变化,为适应身体变化,她不得不重新调整动作力度与空中姿态。
那段时间,她经常在训练后依然留在场馆,反复琢磨起跳角度。
好在有师姐陈芋汐、张家齐的悉心指导与经验分享,帮助她技术分析,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全红婵:
“发育期不是退步,是重新找到平衡的过程。”
![]()
最终全红婵顺利度过这段艰难时期,在之后的比赛中,真正让观众们用“强者”来称呼她。
度过发育的第一道坎之后,更难扛得就是伤病累积这第二道坎。
![]()
对于运动员来说,在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中,出现受伤的情况难以避免。
2025年5月,全红婵就因旧伤的影响,最终不得不选择退出全国跳水冠军赛。
![]()
这则消息,让不少观众震惊不已,希望全红婵能早日康复,再度回到赛场。
时隔6个月之后,全红婵复出,首战便助力广东队将全运会女子团体金牌稳稳收入囊中,让外界看到她的回归希望。
![]()
可在随后的双人10米台决赛中,她与王伟莹的组合排名第五,赛后她表示是自己原因,还不够努力。
而记者去了解全红婵伤势的时候,她坦言自己恢复情况并不理想,这次还是带伤参赛。
她还透露在做弹跳动作时脚腕还是会痛,若是运动量过大了,甚至走路都痛。
![]()
看到女儿如今的状态,最让全红婵妈妈心疼不已。
全红婵妈妈希望女儿能健健康康,别像以前那样瘦小,即便胖一些也无妨,至于外界的议论,她根本不会放在心上。
![]()
因此,了解自己身体情况的全红婵才会用“再说吧”“应该吧”“不知道”的话,来回答记者提问。
而陈芋汐对伤病的看法感同身受,忍不住隔空送上鼓励。
![]()
03陈芋汐喊话
在新闻发布会上,陈芋汐主动提及全红婵:
“我们是非常好的队友、曾经的搭档,希望以后能再次携手,走向更大的舞台。”
![]()
这番话并非客套,两人曾搭档夺得巴黎奥运会双人10米台金牌、世锦赛冠军。
私底下两人也是亲密的好友,作为全红婵的师姐,她深知全红婵身上伤病的痛苦,也懂她对跳水的热爱。
所以对于全红婵来说,是选择坚持还是休息,都有十分充足的缘由。
![]()
若是选择坚持,那前辈们的经历,则给了全红婵更多可能。
在跳水队里,不缺乏“常青树”,吴敏霞8岁开始训练,31岁退役,职业生涯长达23年;郭晶晶19岁首夺奥运金牌,29岁退役时依然能在赛场上保持竞争力。
这些前辈的经历说明,只要科学、系统地应对伤病与发育问题,延长跳水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有很大可能。
![]()
同样地,也会有不少选手因为身体原因选择提前退役,有的因严重伤病无法完成高难度动作,有的因体重失控难以调整技术。
但这种方式离开赛场,并非失败,而是对身体的负责。
![]()
如今外界为全红婵是否继续争论不休时,或许该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们为什么期待她留在赛场?
是因为她的“水花消失术”足够惊艳,还是因为她的故事足够励志?
或许两者皆有,但更重要的是,她让我们看到了运动员最真实的模样——遵从内心,不被外界声音打扰。
所以最有资格做决定的,是全红婵自己。
![]()
结语
无论她选哪条路,都是“最好的选择”。
不管是全红婵伤势恢复,留在赛场,与陈芋汐强强联合,再创辉煌;还是健康为先,选择暂时告别,慢慢沉淀调整,她的坚韧、纯粹早已成为榜样,不会褪色。
![]()
部分参考资料
光明网|陈芋汐/掌敏洁,金牌!全红婵赛后回应伤情恢复情况
极目新闻|全红婵回应以后是否跳水
光明网|以后是否继续跳水?全红婵回应
人民日报|水花的精灵——奥运跳水冠军全红婵的成长故事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