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艺非凡(ID:efifan)
她们编织的不只是帽子,
也是被重新定义的下半段人生。
你敢想?一个在地摊上只能卖几块钱的毛线帽子,竟然登上了国际艺术展。
而这些闯入国际艺术圈的“土货”,还是出自一群没有工作、在家带娃的小镇阿姨之手。

从帽子到名画,从生活用品到比基尼,她们一双巧手织出了大千世界,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大妈”的创造力。
而这一切,仅仅源自一个善意的谎话。
![]()
▲ 艺术家胡尹萍在她的工作室
01
两麻袋毛线帽子
和一个女儿的心疼
故事的开端,源自10年前的一个秋日午后。
那时,在北京工作的胡尹萍回四川老家探望,得知母亲尹三姐正在编织毛线帽子贴补家用。
胡尹萍看到两个鼓鼓囊囊的麻袋里装着各种颜色、各种样式的帽子,那是母亲工作一年的成果。

毛钱材料粗硬,编织工艺复杂,一顶帽子也只能卖出几块钱。
胡尹萍看在眼里,满是心疼。
她提出要收购母亲的帽子,但被母亲拒绝了。
![]()
于是,回到北京之后,胡尹萍立即行动起来。她请来一位好友,伪装成来自法国艺术公司的“小芳”,以高出原本几倍的价格,提出要购买胡尹萍母亲织的帽子。
就这样,小芳的“编织乌托邦王国”就此有了雏形。
为了让这场戏更逼真,胡尹萍特意挑选了优质的日本进口羊毛线,托“小芳”寄给母亲。
![]()
她还细心编造了“小芳”的背景故事:海归精英,审美独特,特别欣赏传统手工艺。
而母亲不仅从中感受到了工作的价值,还因与“小芳”联系,学会了上网、用微信、用网上银行,想象着法国的世界,生活有了全新变化。

“小芳”从来不给母亲规定帽子样式,还经常引导她激发她的想象力创作新的作品。从此,母亲不再只是为谋生而编织,开始为爱好而创作。
![]()
在接下来的2016年,母亲一共给小芳寄去了100多顶帽子。
![]()
其中,有一顶“风雪帽”,灵感来自胡尹萍妈妈去北京看望女儿时,对北京风雪大的印象;
一顶“带带帽”,带有长带子可以系上包住脸;
还有一顶“围巾帽”,帽子后面拖着一条一米多长的尾巴,可以在脖子上缠几圈当围巾。
每一顶帽子胡尹萍都要试戴一下,对她来说,那不仅是母亲的手工劳动,更是母亲在步入晚年之时逐步打开的世界大门。
![]()
“这种遥远的工作联系,让她的视野不再局限在周围500米以内,而是2000公里以外。对外面的世界有所想象、有所联络、有所沟通,这是一件好事。”
若一个谎言,改变妈妈的后半生,也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02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毛线编织下的第二人生
小镇没有秘密,很快,其他阿姨们也听说尹三姐遇到了“好主顾”,纷纷要求加入。
胡尹萍被阿姨们的热情感染,顺势成立“小芳”品牌,真的成了一个公司,专门用来收购家乡小镇阿姨编织的帽子。
![]()
这些50多岁的阿姨们,大多是城市化进程中被淘汰的劳动力,返乡后主要帮子女带孩子,空闲时间无非是打麻将、跳广场舞,生活乏味。
![]()
而因为“小芳”的出现,为她们的生活注入活力,也让她们再一次感受到自我价值。
![]()
胡尹萍在四川租了一个小仓库,里面有1000多种毛线,阿姨们可以自由领取喜欢的毛线回家编织。
同时,为了激发阿姨们的创造力,“小芳”也提出各种艺术命题让阿姨们发挥。
![]()
第一个帽子就是“毛线比基尼”,她让阿姨们想象法国的一片海滩,女生们需要穿比基尼度假。
生活在封闭小镇的、保守的阿姨们一开始都不情愿,但“高薪”让她们都跃跃欲试,于是好多堪比艺术大作的毛线比基尼诞生。
![]()
高速公路、大萝卜、西瓜片……这些接地气的生活日常物品都成了比基尼的元素,透出别具一格的生命力。
![]()
![]()
另一个命题“安全感”系列,她让阿姨们想象,如果遭遇危险,第一时间会用什么防御?而她们眼中的坏人是什么样子?

阿姨们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调动生活经验,有的交出了灭火器、防盗门、扫帚、石狮子、蚊香,甚至是泡菜坛子和里面的酸菜,真真正正诠释了什么叫‘艺术来源于生活’。
![]()
在农村,女性属于家庭生活的核心,操持中家中的一切。一面关于家的旗帜,也是每个阿姨内心家庭状态的反映。
有的阿姨会在旗帜上绣上家禽,有的则是蔬菜,有的是自己的孩子,可见每个人心中对家的诠释不同。

除了自由创作外,胡尹萍还联系苏州当代美术馆,与阿姨合作编织大师名画系列。
“先给她们讲画,再让她们选择一个喜欢的作品来织制。”
![]()
自此,名画也有了毛线的形式,艺术品也等一种形态深入到人们生活之中。
而阿姨们看着自己的作品被人欣赏,也都眼里重拾光芒,对生活的热情和期盼皆与日俱增。
![]()
也许胡尹萍并未在物质上给予阿姨们很大的帮助,却给了她们生活一个支点,世界重新敞开了一个维度。
![]()
▲ 一个阿姨眼中的理想生活
当生活中的支点变多了,无形之中就能将这些小镇的人们带到一个更开阔的地带。
03
从四川小镇到国际舞台
一团毛线的奇幻漂流
从前坐在家门织帽子的阿姨,肯定想不到有一天自己织出的帽子可以漂洋过海,可以被陈列在全球知名的美术馆。
![]()
▲ 帽子在法国展出
这些偏居小镇的阿姨也许从未迈出国门,但帽子替她们做到了。
为了保护阿姨们的视力,胡尹萍采购的大部分是绿色毛线,但在中国文化中“绿帽子”有着不太好的寓意,阿姨们起初有些排斥。
于是胡尹萍进行了一次文化跨越的尝试,她联系了爱尔兰的“绿帽子节”,在这个节日,绿色是传统颜色,人们会戴着各式各样的绿帽子在街上游行。
![]()
▲ 爱尔兰“绿帽子”游行
胡尹萍将阿姨们织的绿帽子带到了爱尔兰,并将当地人们戴着这些帽子狂欢的照片带回给阿姨们看。
阿姨们惊讶之余更有动力了解这个世界的多彩,也深感自己所做之事的意义。
这些来自四川小镇的编织物,还走到了更多地方:香榭丽舍大道的展厅、美国反特朗普大游行的现场……
![]()
只是,大多数的项目都并无资金收入,为了维持“小芳”项目的正常运转,胡尹萍还虚构了另一个虚构角色——乔小幻。
乔小幻是胡尹萍塑造的一个在商业市场成功的雕塑艺术家形象,她用售卖作品的收入反哺“小芳”项目。
![]()
▲ 乔小幻个展现场
阿姨们只管创作,背后是胡尹萍在负重前行,为了不亏欠每一个人阿姨,她必须寻找更多的办法。
由于自己本是艺术家出身,只关注于作品,对销售并不了解,10年来“小芳”项目都是亏损的状态。
但她从未想过要将这个“秘密”告诉阿姨,她使用两部手机,微信屏蔽了数百人,避免任何可能泄露秘密的机会。

每一次回家,她都要提前和亲朋好友统一口径,避免说漏嘴。
对她来说,能让母亲以及小镇阿姨们享受到一种自由的、充满价值的生命状态是最难能可贵的,母亲既已到了这个年龄,她希望可以无顾虑地为自己而活。
![]()
那些五颜六色的毛线,连缀起了小镇阿姨们的第二种人生——不是作为母亲、妻子或奶奶,而是作为创造者本人。
![]()
在这个用爱与创意编织的故事里,最大的赢家不是艺术市场,也不是国际声誉,而是那些在编织中重新找到自我的阿姨们。
![]()
从北京箭厂空间,到南京万象天地展场,从国际巴黎艺术博览会,到墨西哥展览馆,那些曾经只能买到几块钱,在小摊上被嫌弃的帽子,如今成了跨文化交流的使者。
![]()
▲ 上海明当代美术馆展览现场
而坐在自家门槛上编织着一针一线的小镇阿姨们,也摇身一变,从农村妇女变成了艺术的创作者。
没有人能具体说得清,胡尹萍这场温柔的谎言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阿姨们的人生,又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艺术界。
![]()
但正如她自己所言,她就如同一根牙签,阿姨们就是水母,当她用牙签戳一下水母,水母就在大海里姿态各异地晃动。
每一次微小的晃动,都是在大海里蝴蝶效应的一个环节,最终可能可以影响潮水的走向。更重要的是,母亲和这些阿姨们的生活,因为有了这些晃动,掀起新的波澜。
她们手中的毛线针不仅编织出了特殊的“艺术品”,也编织出了被重新定义的晚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