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赵祖乐
11月7日,“五彩大凉山 万千气象新”四季度主题采访活动启动。本次活动以“‘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凉山答卷”为主线,组织中央、省、州媒体深入西昌、普格、甘洛三地采访。
在甘洛工业集中区,永昌翌科技环保有限公司的二期项目正进行最后的设备调试。这家从湖南引进的企业,自2021年落户以来,产值连年攀升:2024年实现产值3.5亿元,今年1-10月已完成4.23亿元,同比增长48.9%。两期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将突破15亿元,为当地提供300个就业岗位,其中本地员工30余人、脱贫群众12人,月均工资超6000元。
永昌翌的快速发展是甘洛工业集中区绿色转型的缩影。这个成立于2012年10月的园区,位于海拔2200米的海棠镇,总规划面积380余公顷。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园区从原有的铅酸蓄电池制造、工业硅等高能耗产业,转向再生资源综合回收利用、储能和动力电池制造、新材料和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三大绿色产业体系。
园区年产值从2021年的不足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1.5亿元,3年实现翻番。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21.2%,税收5600万元,带动800余名群众就业,人均年增收7万余元。目前,园区签约企业16户,投产9户,在建2户,拟落地5户,其中再生资源处置及回收利用企业占7户。
园区的优势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土地方面,总规划面积5700亩,剩余600余亩可直接供地,周边还可拓展3700余亩,地价仅6万余元/亩。交通上,作为成都入凉“第一站”,动车2小时抵成都,距规划中的甘洛机场仅15公里。要素保障充足:全县可招募7万余名务工人员;电力负荷充足,用电均价0.4元/度;年供水能力3900万吨,当前仅用600万吨。
谈及选择甘洛的原因,永昌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文开表示,四川危固废资源丰富,园区环境容量优越,地处高山空旷地带,无自然灾害风险。更重要的是当地政府很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从手续帮办到建设协调,再到生产经营中的原料保障,为企业提供了优秀的营商环境。
未来,园区将通过“四条路径”持续推进绿色发展:拓展再生资源利用,推动永昌翌等企业延伸产业链;转型升级储能电池业,争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区域中心;加快发展有色金属加工业,构建“矿产开采-生产加工-废料利用-新材料”全产业链。
从高海拔山区到绿色产业高地,甘洛工业集中区正以循环经济为笔,绘就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