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登基,巩固政权后,有两件重要的事就要开始实施。
选太子和修陵墓,一是为血脉传承,让权力在阳间延续。二是为了身后不朽,让权威在阴间永存。
那传说中,皇帝下葬入土之后,所有工匠都要陪葬是真的吗?
![]()
明蜀王陵地宫
确实有这种现象,尤其是先秦时期“人殉”本就是仪式之一。
《史记·秦始皇本纪》里记载:“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也就是说始皇帝也这么干了,工匠和陪葬品都封闭在其中,一只蚊子都飞不出来。
但后续朝代这种现象越来越少,毕竟古代能修庞大陵墓的工匠,都是“高级技工”。人数成千上万,要是全杀了,那得多大损失啊!
多数时候,皇帝更倾向于用其他方式保密,比如把工匠们集中看管,或派去边疆充军,不会轻易要他们的命。
![]()
明皇陵的俯视图
更何况,一座大墓可能要修几十年,工匠们一辈子都靠这个吃饭,也没有“陪葬”的必要。
但陵墓修完人抬进去后,必须要把地宫的大门从内部反锁,巨大的墓门一旦合上,就很难再进去了。
这最后一个锁门的工匠,得想办法出来!
地宫那扇门可不是普通的木头,经常用到上吨重的汉白玉或巨石做成。合上之后门轴和门扇之间的缝隙又非常小,很难用蛮力撬开。
于是聪明的古人,想出一个破解之法。
![]()
定陵考古老照片
过去都是史书中的只言片语,学者对怎么反锁门还是一头雾水。直到上世纪50年代,明定陵的发掘才揭开这个秘密。
当时好不容易找到地宫入口,但被门口一块重达几吨的巨石挡住了!
不论用什么方法去撬动都纹丝不动,怎么办?此时有人提议直接炸开。
但领队果断拒绝,这是考古你想干嘛呢?于是众人都回去跑到档案室,翻阅大量书籍,想找到破解的方法。
![]()
原理示意图
有一位老专家还真在明代史书里找到相关记载。当年崇祯自挂煤山,李自成下令将其与皇后合葬,不过临时建个墓就太麻烦了。
于是找到田贵妃的墓想“凑合一下”,但此墓已被封死,要怎么打开?
李自成手下有个工匠曾参与过修建,他拿出一种叫“拐钉”的钥匙,呈倒U形的铁条。
然后从门缝里塞进去,卡住里面顶住门的“自来石”,众人使劲一推门就打开了。
![]()
墓门后的“自来石”
考古专家复制出了这把钥匙,轻松打开定陵的大门,至少对墓葬来说算是保证完整了。
其实这就是民间“木栓顶门”的原理,简单的杠杆和钩子,就能取个巧劲。
工匠会在地上凿一个小坑,然后把一块上宽下尖的石条,斜靠着立在门后。
重心设计得很巧妙!当大门缓缓关闭,推到一定角度,这块石条就会因为自身重量和倾斜角度,顺着门板的推力“咔哒”一下,自动滑落到门后预设的凹槽里。
正好卡死,“自来石”的名称很形象。在古代如果使用蛮力,九头牛都顶不开!
![]()
现实中的自来石
“拐钉”其实就是留个后门,古代皇帝的墓可不是孤单一个人,皇后包括宠妃死后也会合葬。总不能每合葬一次就要强行拆开吧?
于是这个工具变成了打开地宫的钥匙,但在古代是严格保密的,知道的人很少。
皇帝死后要考虑地宫永不被侵扰。负责工程的官员又得考虑实际情况,不能每次修陵就搭进去一批技术骨干吧?
这就像一个心照不宣的妥协,既满足了皇家的安全需求,又给工匠留下了一条活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