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乌镇,刘强东酝酿18年的豪赌终于亮剑:2026年4月,京东要建全球首个彻底“无人”的配送站。
![]()
![]()
楼顶无人机盘旋,地面无人车穿梭,机械臂在站内精准装货,整个流程可以不见一个活人。
![]()
消息一出,有人欢呼技术飞跃,但更多快递员、外卖小哥,以及嗅到危机的中年人,心头猛地一沉—— 这哪里是什么未来蓝图,分明是砸向数百万基层劳动者饭碗的铁锤终于落地的预告!
回想2007年,当淘宝包裹还在“四通一达”手里辗转一周才能送达时,刘强东就押注自建物流,被嘲“人傻钱多”。
18年过去了,嘲笑者闭了嘴,京东手握3600多个仓、66万一线员工,北京分拣中心90%的活儿已交给了机器人。
![]()
无人卡车跑了70万公里,无人配送车更是测试了百万公里—— 这每一公里,都像是为最后“卸磨杀驴”铺就的跑道。
![]()
刘强东赌赢了资本,如今赌的是人,赌注就是当年为他打下江山的快递大军。
他宣称要将中国物流成本从占GDP近19%的“耻辱柱”上拉下来,压进10%以内,释放“几万亿利润”。
饼画得很大,声称企业有钱搞研发、涨工资,带动经济“良性循环”。
甚至轻飘飘一句“未来员工一周可能只上一天班,甚至一小时”,试图描绘技术乌托邦的美景。
![]()
然而,冰冷的现实是:那66万个风吹日晒扛包裹的身影,在无人站冰冷的机械臂和算法面前,正变得无比刺眼和“多余”!
技术无罪?但资本吃人!
别被“解放人类”的童话蒙蔽,分拣中心90%的岗位被机器人吞噬已是血淋淋的事实,无人配送站就是瞄准送货环节的终极绞杀。
![]()
当头顶无人机呼啸而过,地上无人车平稳驶入高档小区,甚至能通过智能门锁“登堂入室”时,那些依赖体力、熟悉每条小巷的老快递员怎么办?
让45岁、只有初中学历的王师傅,放下电瓶车去学修无人机、调算法吗?
现实是很骨感的,京东放出的运维岗,明晃晃写着“28岁以下、大专学历”。技术升级对精英是阶梯,对体力劳动者往往是断头台。
![]()
历史已经重演了一遍又一遍,当初火车碾碎了马车夫的生计,电商狂潮让无数实体店主血本无归,今天,轮到快递员和外卖骑手站在了自动化浪潮的断崖边。
资本高举“效率”屠刀,用“进步”粉饰血迹,但当被淘汰者像旧抹布一样被丢弃时,谁来接住他们呢?
刘强东省下的“几万亿”,会变成快递员口袋里的补偿金,还是消费者手中的降价实惠?
![]()
或者,更可能地,流入财报,肥了股东?
看看网约车、外卖行业的内卷和单价暴跌,答案呼之欲出—— 技术红利的大蛋糕,普通人往往只配舔舔残渣。
无人配送一旦普及,快递员送不了货,只能转身挤进更饱和的外卖市场,继续在算法下卷单价、拼体力,直至被更新的技术再次淘汰。
这不是循环,而是螺旋下沉的深渊。
当刘强东给出2026年4月的预告,就像悬在数百万从业者头顶的倒计时。
![]()
还剩不到半年!别再幻想政策救命伞会及时打开,也别天真等待企业“仁慈”的转岗培训那点杯水车薪,自救才是王道。
首先摸清你所在公司、区域的无人化推进速度,随时准备撤离。
与其赌博稀缺的“无人机管家”岗位,不如用积蓄加盟门槛相对较低的小区快递柜,转型社区团购“团长”,或者依靠多年走街串巷积累的人脉和本地信息,做社区服务中介。
开货拉拉、做安装维修,这些需要人情世故和现场应变的工作,机器暂时还难以完全替代。
趁着人工配送还未完全退出舞台,白天拼命送货,晚上摆摊、跑腿、做兼职,像海绵一样榨取现有职业的最后价值,疯狂积累哪怕微薄的转型资本。
每一分钱,都是未来搏杀的弹药。
刘强东豪赌18年,赌的是京东帝国的效率巅峰;而普通人,尤其是年届中年、负担沉重的你,赌的却是身家性命。
你可以相信技术终将进步,但千万别对资本抱有不切实际的仁慈幻想!
![]()
嘲笑当年第一辆火车不如马车快?那辆“跌跌撞撞”的无人小车,正在以你无法想象的速度,碾向你的生计。
与其坐等铁锤落下,不如现在就行动起来—— 把自己磨砺成一个能扛、能变、能扎根社区的“六边形战士”,才是唯一的生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