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一家车企活得好不好,有没有前途,光看国内销量不行,还要看它在海外卖得怎么样。
![]()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年销冲到了3200万辆,已经从增量转为存量竞争,日益内卷的行业生态反映出一个事实,接下来很难再有新的蛋糕了,你多吃一口,就意味着别人少吃一口。尤其是明年以旧换新补贴一停,购置税优惠减半,消费者的购车热情预计会受到不小的影响。海外业务对车企来说,将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中流砥柱”。
1、比亚迪靠海外撑起增长曲线,奇瑞海外销量将超国内
近些年,出海已经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一大主旋律,虽然我们在国外遭遇了重重阻力与挑战,但今年1~9月,很多企业仍然取得了亮眼的成绩,让世界看到中国车出海势不可挡。
其中,比亚迪是今年海外市场拓展速度最快的中国车企,1~9月海外销量突破70万辆,已超2024年全年的51.48万辆,同比激增107%,今年有望达到100万辆。
奇瑞集团则保持中国汽车出口第一,前三季度出口汽车93.6万辆,同比增长12.9%,相当于平均每25秒就有1辆“奇瑞造”驶向海外;企业已连续五个月出口突破10万辆。
上汽集团1~9月海外销量达76.5万辆,其中MG品牌在欧洲市场终端交付超22万辆,保持两位数增长。
同期,长安汽车海外销量为46.53万辆,同比增长11%;吉利汽车今年势头也很猛,海外销量接近30万辆,同比增长约45.7%。
![]()
随着海外业务不断提速,其对中国车企整体业绩的影响越来越大。像比亚迪,今年就是典型的“东边不亮西边亮”,国内市场承压,销量出现下滑,但依靠海外市场的强势增长,保持住了向上的势头。9月数据是最明显的,国内销量出现了19个月来的首次下滑,而海外却实现了翻倍增长。
更重要的是带来真金白银的收益,比亚迪海外车型终端溢价普遍达30%~50%。财务数据显示,其海外营收占比从2024年的28%提升至2025年Q3的36.5%,海外净利润率(4.2%)首次超过国内(3.7%)。
奇瑞汽车是中国车企中海外依存度最高的一个,其国内和国外销量几乎打平,海外年收破千亿,董事长尹同跃明确表示,“未来海外市场的营收贡献会远大于国内”。
2、核心市场“存在感”显著提升,体系出海替代产品出口
笔者注意到,除了量的提升,一些车企的出海进程已经迈上了“next level”:首先是攻入欧洲核心市场,且份额快速扩大。
比亚迪在欧洲反超特斯拉,成为当地纯电市场第二大供应商。
![]()
MG重点布局HEV细分市场,2025年1~8月在欧洲市场销量突破20万辆,成为销量最好的中国品牌。
今年前三季度,奇瑞汽车在欧洲9国合计销量约7.7万辆,而去年同期只有6000多,翻了十倍不止。
占领核心市场的意义,一方面在于能够赢得巨大的增长空间,另一方面拿下全球车市的战略高地,才能真正拥有国际影响力。当然这里有一个重要前提,我们的出海模式必须“升级”。
以吉利为例,在企业的出海蓝图中,欧洲是其实现全球化的关键锚点。通过对伦敦出租车公司、沃尔沃、路特斯、阿斯顿·马丁等一系列欧洲本土汽车品牌的投资收购动作,吉利在当地布局了近20年,建立了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逐步实现了从“产品输出”到“体系出海”的跨越。
在体系的支撑下,吉利旗下品牌正在形成分工明确的作战群:吉利品牌以经过本土化调教的EX5为先锋,快速打开主流市场;领克凭借订阅模式和技术差异化抢占高端份额;极氪则以豪华智能树立中国品牌新标杆。未来5年,吉利汽车计划在欧洲市场推出15款全新车型,建立超过1000家销售网点,目标成为欧洲市场的主流参与者。
![]()
目前,国内多家头部主机厂已经迈入了出海的新阶段,不再是简单地把车卖出去,而是扎根当地市场,把技术、生产和供应链都带过去。这么做的意义在于,中国车企能够更好地融入海外市场,规避关税等风险,提升我们的长期竞争力和在全球汽车价值链中的话语权。
近两年国际环境动荡,比亚迪、奇瑞、吉利等企业海外业绩仍节节攀升,正是得益于此。
3、领先技术构建防火墙,争夺定义权+互惠共赢双线并举
关于中国汽车出海,还有两个很重要变化是很多人意料之外的。
一是中国汽车不再是廉价的代名词了。虽然国内车市价格卷到飞起,但在海外,比亚迪汉EV(参数丨图片)、极氪001、小鹏G9等车型的定价,与BBA同级产品持平,是妥妥的高端产品。
之所以敢卖这么贵,是因为我们已经在续航、智能配置等核心指标上实现了超越。而且,中国车企不仅凭借领先技术,构筑起了竞争的防火墙,更开始改写“游戏规则”,成为标准的制定者。
比如,比亚迪参与主导了欧洲充电协议的制定,其超级e平台支持1000kW充电,倒逼欧盟重新评估充电基础设施标准。
另外一个和国人认知相左的事实是,中国汽车出海不是要灭了国外车企,让全世界都买中国品牌;相反,造福当地,互惠共赢才是长久发展的正途,契合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价值观。
很多人不知道,奇瑞通过技术输出与品牌合作,让西班牙百年商用车品牌EBRO“满血复活”,还向捷豹路虎开放奇瑞TX1纯电平台,开发新一代路虎Freelander神行者车型,预计2026年量产并出口欧洲。
![]()
吉利通过技术授权深度参与韩国汽车市场,2022年与雷诺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在釜山工厂生产基于吉利CMA架构的混动车型,首款产品雷诺三星QM6 HEV已于去年上市,三个月便即跻身韩国混动SUV销量前三。同时,吉利正在和奔驰合作开发混动系统,成果将搭载在2026年发布的奔驰CLA混动版上。
广汽丰田“反向合资”的首款车型铂智3X,不久前在香港上市,后续计划辐射东南亚及欧洲市场。这是中国制造车型首次通过丰田全球渠道出海,弥补了丰田在纯电SUV市场的竞争力短板。
以上事例,为中国汽车走向全球市场打开了新思路,让我们以更开阔的视角看待中国汽车的崛起。
我们靠硬实力,打破了欧美的技术垄断,完成了从“价格跟随”到“价值引领”的角色变化;但我们和国外车企的关系并不是“你死我活”,而可以是互相借力,各取所需。这种既靠技术立住脚,又用合作赢人心的方式,让中国汽车出海走得更稳、更远。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滴汽车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