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之路的难度,可能超出了丰田这家全球汽车巨头的想象。
![]()
几天前,福冈县知事服部诚太郎向媒体宣布,丰田汽车已决定再度推迟位于福冈县的电动汽车电池工厂建设计划。
这已是该项目的第二次延期,丰田原计划今年4月与福冈县签署工厂选址协议,但在3月份首次推迟至今年秋季,如今又被搁置。
丰田的解释是“电动汽车需求放缓”,公司将在未来一年内重新评估并调整这一项目。但市场更关心的是:这是否意味着丰田备受关注的固态电池技术也遭遇了瓶颈?
![]()
进入2025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风向正在发生变化。
丰田最近将2025财年(2025年4月至2026年3月)的全球电动汽车销量预期下调至27.7万辆,较今年8月份的预测降低了10%。
不仅是丰田,日产汽车已在今年5月放弃了在福冈县建设电动汽车电池工厂的计划。本田汽车也将其在加拿大的电动汽车及电池工厂投产时间推迟了约两年。
![]()
同时,远在万里之外的美国也于9月底取消了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这给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带来了不利影响。
电动汽车需求的降低,自然会影响动力电池市场。之前,在丰田的规划中,这家工厂将被专门用来生产固态电池。
而固态电池,被誉为电动汽车的“终极解决方案”,与传统锂电池相比有着理论上的巨大优势。它采用固体电解质,不会像液体那样泄漏或引发爆炸,能量密度理论上能突破500瓦时/公斤。
这意味着固态电池可以实现充电十分钟续航一千公里的美好愿景。
然而,这一愿景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量产却异常艰难。丰田在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表上已经多次“跳票”——从2020年推迟到2023年,再到2026年,现在又推到了2028年。
丰田并不是唯一一家在全固态电池量产道路上遭遇挫折的企业。韩国现代汽车原计划2025年建成全固态试验线,但因电极涂布均匀性难题,量产时间已延后至2030年。
![]()
全固态电池的量产之路为何如此艰难?核心在于技术和成本的双重挑战。
目前,全球固态电池研发主要分为三大技术路线:硫化物、氧化物和聚合物。丰田选择的是硫化物路线,这条路线虽在理论上性能最优,却也是产业化难度最大的。
硫化物电解质对空气中的水分极为敏感,接触后会产生硫化氢有毒气体。这对整个生产链条的环境控制提出了极其苛刻的要求,大幅推高了成本和量产难度。
所以,从丰田福冈电池工厂的推迟开工也能推测,全球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并没有非常顺利。想要真正量产,还要至少再等3-5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